收藏 分销(赏)

“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 - 中国熊猫网.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2791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 - 中国熊猫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 - 中国熊猫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色金融”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文明 - 中国熊猫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绿色金融悄然兴起金融业的定位历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 伴随着可持续理念的日益深入, 绿色金融已经悄然兴起, 并且逐渐渗透到金融理论与实践中, 改变了传统的金融 活动,成为金融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绿色金融产生的背景“绿色金融”的含义最初来源于生态银行。 1988年春, 世界上首家以保护 生态为目的的银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金融中心在法兰克福成立。该银行是以 促进生物和生态事业发展为目的银行,由于其主要经营自然和环境保护信贷业 务,因此这类生态银行又被外界称之为绿色银行。随后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金融业的绿色革命悄然来临。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 我们共同的未来

2、报告, 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 发展战略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又颁布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走向实际。 1994年3月,中国政府为履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作出 的承诺,在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议程要 求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广泛领 域达成共识, 倡导绿色观念也逐渐被人们认可。 由于当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 都形象地冠之以“绿色”,如国际上的“绿色经济”、“绿色人居环境”,国内 的“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等,绿色金融也顺应了这种绿

3、色潮流,被赋予了 新的时代内涵。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而如果参 考绿色经济 的概念, 绿色金融可以表述为市场为导向、 以传统产业金融为基础, 以金融、 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形式, 是金融为适应人类环 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通俗地讲, 绿色金融就是指金 融业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注重环保产 赵静,实施绿色金融措施保护环境概论 以英国绿色金融项目为例,法制与社会, 2009(2) P132- 133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 1989 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绿色 经济是以

4、市场为导向、 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 以经济、 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业的发展, 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 展。 可见, 绿色金融不仅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扩展, 更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 重要趋势。 从金融活动的过程来看, 它与传统金融一脉相承, 但其更加强调维护 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 把经济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 减轻传统 金融业的负面效应,强调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外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相关立法

5、与 准则不断完善, 金融产品推陈出新, 绿色金融呈现出立体性、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绿色金融立法受到重视伴随着金融在环保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各国纷纷制订修改国内法律, 进行绿色金融改革。 1992年,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 要根据各国情况, 实行经济政策改革, 必须提高银行 信贷、 储蓄机构和金融市场领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后, 联合国环境署 于1992年、 1995年相继推出了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和保险业 环境举措,规范金融行业的国际条约不断丰富。2002年, 国际上首个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 “赤道原则”的提

6、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赤道原则”是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 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 其意义 在于它首次项目融资中模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明确化、 具体化, 为银行评估和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操作指南。这一规范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 目投资时, 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并且利用金融杠 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7月, 成员银行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订, 将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规模从5000万美元 降低到1000万美元; 在项目分类上更加明确区分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 更加强调

7、 项目的社会风险和影响; 承诺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 修订后的 赤道原则更趋完善, 到目前为止, 已有来自19个国家的53家金融机构宣布实行赤 2002 年 10 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 会议上提出赤道原则,此原则又被称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道原则,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 的80%以上。金融在环保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各国纷纷制订修改国内法律进行金 融的绿色改革。 1980年, 美国“超级基金法案”(CERCLA)要求企业必须为其引起 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 这使信贷银行不得不高

8、度关注和认真防范因放贷可能引起 的潜在环境风险; 1993年,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要求上市公司从环境会计 的角度对自身的环境表现进行实质性报告。 1997年,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 (ACCA)发布“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 2001年, 澳大利亚通过了 金融 服务改革法案的修正案, 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向国家披露有关环境保护因素在选 择、 保留或实现投资中被考虑的程度和范围的汇报。 不断完善的国际绿色金融立 法,为确保绿色金融广泛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二)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目前, 各国金融机构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 绿色 金融服务越来越普遍。部分银行已经建立

9、了普遍环境报告制度和环境管理系统, 系统性地降低内部流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有些银行在经营决策中已经开展环 境风险评估, 并积极制定环境风险指导意见防范业务操作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可持 续发展的风险。 例如, 欧洲的商业银行明确规定银行不能向某些部门或活动提供 融资,而北美洲的银行更乐于采用世界银行的环境分析原则。与此同时, 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从单纯管理环境和社会风 险转变为从可持续发展中寻找成长的优势和机会, 立志于在绿色金融方面提供更 为优质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加大了对低碳消耗项目的贷款。 根据ABI研究公司预计, 全球碳排放 交易市场到201

10、4年将达到3950亿美元,这一数字将是2008交易数额的3倍之多。 碳交易风生水起,其金融化更是日趋明显。全球各大碳交易所陆续推出与EUA 、 CER等挂钩的期货、期权交易,使二氧化碳排放权如同石油、大豆等商品一样可 曹小奇、郭焦锋、方志敏,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我国能源市场需求决策系统 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 国研专稿“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2008 年 9 月 3 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国际能源网, 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到 2014 年将达到 3950 亿美元, ABI 研究公司研究报告,2010 年 1 月 5 日自由流通。发达国家还为碳排放市场设计了更多

11、的金融交易工具,例如碳基金、 碳资产管理、碳排放交易保险以及碳银行等。第二,提供环境基金产品,也称为“绿色基金”。例如, 2007年4月荷兰银 行推出其首创的“荷银气候变化与环境指数”基金 ,投资全球约30家与洁净再 生能源、水资源、废物处理、生物乙醇、铂钯开采等与环境改善有关的行业,帮 助投资者可直接追踪低碳消耗/环境友好型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而目 前IMF也正在计划筹措一个数十亿美元的“绿色基金”,从而为各国提供应对气 候变化所需的资金,并依靠基金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提款权来筹集部分资金。第三, 提供环境融资租赁服务。 由于CDM项目在建设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购买 昂贵的动力设备, 通过融

12、资租赁的方式, 由银行或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项目企 业购买这些设备。 在项目建成后, 金融机构将设备出租给项目企业使用, 企业从 出售CERs的收入中支付租金, 融资租赁释放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保持了资金的流 动性。第四, 提供其他绿色金融产品。 例如荷兰合作银行已向100万银行客户发行 气候信用卡, 银行以该信用卡进行的各项消费为基础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 后以此为依据购买相应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减排权。 同时, 有部分金融机构通过 分发节约能源的书籍,提供各种定制的和现场的疑难解答提供咨询服务等。三、国内绿色金融实践目前, 中国金融业已经认识到自身在环境发展中的作用, 并开始行动起来。

13、2007年以来, 国家环保总局同银监会、 保监会、 证监会, 相继提出 “绿色信贷”、 “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式建立并进入探索阶段。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活动最重要的内容。 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 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 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到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 根据该意见的规定, “各商业银 行要将支持环保工作、 控制对污染企业的信贷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根 据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 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贷款, 及时调整信贷管理, 防范企 东方网,荷兰银行首创挂钩气候变化与环境指数理财产品, 2007 年 4

14、月 30 日, 新华网, IMF 拟设立 1000 亿美元“绿色基金”, 2010 年 2 月 1 日,业和建设项目因环保要求发生变化带来的信贷风险;在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 时, 应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 款的必备条件之一”。之后,银监会相继于2007年7月和11月发布制定关于防 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要求银行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协 议,合作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南, 为深化绿色信贷提供技术支持; 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又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

15、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督促银行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促进下,我国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积极举措已 经取得了阶段性、 局部性成果, 并刺激金融市场对环境问题予以更多关注, 客观 上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尽管这只是中国银行业向绿色银行迈出的第一步, 但却是 值得肯定与鼓励的重要创新。大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逐步扩大。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提出建立信贷“环保 一票否决制”, 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发放贷款, 对列入“区域限批”、 “流 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 在解限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 初步形成了客 户环保风险数据库, 现有贷款余额的近6万

16、法人客户中, 约4.7万户录入了环保信 息标识。截止到2010年5月底,工行环境友好类、环保合格类企业共计6.8万户, 涉及贷款总量4.7万亿元,直接用于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余额近4200亿元,涉及 客户1500余户, 项目2000多个。 中国农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做出了探索性的实 践,其推出“碳金融”业务和金穗环保卡,帮助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获得碳减排 收益。 截至2009年末, 农行已累计发行42.6万张, 绿色信贷贷款余额2090亿元, 比年初增加534亿元。中国银行绿色信贷及低碳金融业务贷款余额1661亿元,较 年初增加483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项目贷款1156亿元。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贷款余

17、额2270亿元,比年初增加360亿元,其中支持清洁能源的项目近千个,装机规模 达1.2亿千瓦,贷款余额1130亿元。股份制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迅速。 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 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 (CHUEE)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 贷款”的商业银行, 也是国内首家遵循赤道原则的银行。 2008年浦发银行在银行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9 年报。业内率先推出针对低碳经济的整合服务方案 绿色信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 涵 盖包括IFC能效融资、 AFD能效融资、 CDM财务顾问、绿色控股融资、专业支持方 内的五大解决方案, 旨在为国内节能减排相关

18、企业和项目提供综合、 全面、 高效、 便捷的金融服务。 2009 年,招商银行颁布了绿色金融信贷政策与可再生 能源行业营销指引, 从信贷政策与资产营销方面对绿色金融给予了充分的指导 和支持。此外,招行还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咨询服务、法国开发署能 效及可再生能源低息贷款项目,以及绿色私募基金等新业务。绿色保险方面同样有所突破。 2007年12月, 环保总局出台的 关于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 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 线图。根据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将对生产、经营、 储存、 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 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

19、物 处置企业, 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的试点工作。这是继绿色信贷政策之后,环保总局推出的第二项绿色金融政策。绿色证券方面亦已经启动。 2008年, 环保总局发布的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 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 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绿色证券政策。 该意见要求对从 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13类重污染行 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 环保核查意见也作为证监会受理重污染行业IP0申请的必备条件之一。四、绿色金融发展展望绿色金融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随着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的不

20、断深化, 绿色金融体系将更加完善, 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 未来的前 景非常乐观。(一)绿色金融体系将更加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仍与世界绿色金融发展 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几年内,我国的金融体系,有望在核算体系、信息管理、机 构建设方面一步完善。第一,绿色金融核算体系的构建。 1995年,世界银行引入绿色的GDP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以衡量一国和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 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真实国 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就要求未来金融业要适时改革金融评价体系, 把绿色投融资引入金融评价, 即把生态环境投资和环保产业融资作为评价金融业的重 要参数之一。第二,

21、绿色金融信息收集部门的设立。编制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定期向 金融决策层通报最新绿色信息和发展态势分析, 使金融决策层随时掌握绿色发展 动态, 及时做出绿色金融决策。 同时, 未来绿色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加强 金融业各组成部门间的沟通, 促进涉及跨区域环境问题的金融决策协调, 减少决 策风险。第三,未来将成立专业性绿色金融机构为实施“绿色金融”筹措资金。 20 世纪8O年代后期, 联邦德国成立第一家生态银行, 专门贷款给一般传统银行不愿 意接受的环保工程。 1991年波兰成立的环保银行, 重点资助促进环境保护的投资 项目。 国际金融业的这些绿色金融举措都体现了现代金融的发展方向, 同时, 完

22、 善金融体系, 建立绿色银行, 专门为环保产业和产业中的环保项目融资, 也将成 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二)绿色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未来“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依靠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重要的是金融 工具及金融创新的实现。第一, 绿色产业基金将成为一种常规性金融产品。 近年来, 在一系列政策支 持和促进下, 绿色基金已初见规模, 多家银行成立绿色产业基金, 为绿色环保产 业筹集资金, 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不断深化, 绿色 产业基金的政策性概念将逐步淡化, 绿色产业基金将成为一种常规性金融理财产 品。第二, 发行绿色债券作为长期筹资渠道。 资金投入的不足直

23、接导致了环保技 术和产业发展滞后, 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 将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 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吸收大 量中长期稳定资金, 再以贷款及相关方式投资于一些周期长、 规模大的以循环经 济模式运营的环保型产业或生态工程项目上,一方面解决环保型企业资金的不 足,另一方面优化其资产结构。总而言之,绿色金融的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既是中国金融业的责任, 也是其自身发展的所需。 既是宏观政策导向, 也是金融企业的创新。 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和挑战的今天, 发展绿色金融无疑将成为金融业新的盈 利点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The su

24、stainable finance in China: Progress and Future 2 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专家演讲稿, 2010年7月29日,北京3 中融网周刊,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第20100720期4 赵静,实施绿色金融措施保护环境概论 以英国绿色金融项目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09 (2) P132- 1335 曹小奇、郭焦锋、方志敏,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我国能源市场 需求决策系统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 国研专稿“绿色信贷”的国际经 验及其借鉴, 2008年9月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6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 2005 (2)7 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与出路N,经济观察报, 2004-3- 16 8 刘国涛等, 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法制建设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9 李树, 金融业的“绿色革命”及其实施的策略选择J, 商业研究, 2002 (03) 10 王军华, 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 J ,生态经济, 200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金融保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