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紫苏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762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苏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紫苏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开卷有益 2023.08医 药 合 璧药师说药苏的地上部分均可入药,紫苏带嫩枝的干燥叶入药称为紫苏叶,茎入药称为紫苏梗,成熟果实入药称为紫苏子。一、紫苏叶紫苏带嫩枝的干燥叶 1.紫苏叶的临床药用价值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一般南方 7 月至 8 月,北方 8 月至 9 月,枝叶茂盛时收割,除去杂质,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临床多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的治疗。紫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是调肺理气的主药。据药理分析,该品可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和刺激汗腺,使

2、机体发汗解热,因而可用于风寒感冒、精神怠倦、耳塞头闷等症。现紫苏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李 颖 紫苏,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原产中国,尔雅中记载:“苏,荏类也,故名荏桂,一名赤苏。”神医华佗称其为“紫舒”,因其叶紫色,且服用后能使人腹中舒服,后来又因字音相近且属草类,便把它称作“紫苏”。紫苏根据叶面和果实颜色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中医临床入药的“紫苏”是所有紫苏种类的统称。根据中国药典(2020 年版)描述,药用紫苏是指一面绿一面紫或两面紫的紫苏,两面绿的紫苏一般多用于菜食或种子榨油

3、,一般称之为白苏、油苏或菜苏。紫苏在生活中用途广泛,紫苏嫩叶可生食或做汤,紫苏梗可腌渍咸菜,紫苏子可以榨紫苏油;紫苏也可以作为调味料,增加食物的香味。紫16开卷有益 2023.08医 药 合 璧药师说药代医学表明,紫苏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多种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紫苏叶含有-亚麻酸,对大脑有保健作用,可以降低老年痴呆发病的几率;紫苏叶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OD),有抗衰老、美白的功效。紫苏叶还含有紫苏糖肽,有抗过敏的作用。2.紫苏叶的经典方剂 紫苏散: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第卷五十三收载“紫苏散”别名紫苏汤。方中用紫苏茎叶、桑白皮(锉)、赤茯

4、苓、羚羊角屑(现以山羊角代替)、槟榔、木香、桂枝、独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将以上药物捣为粉末后过筛,筛去粗粉,即为紫苏散。该方主要治疗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二、紫苏梗紫苏的干燥茎 1.紫苏梗的临床药用价值 紫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入药。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紫苏梗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症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梗主要含挥发油类成分,如紫苏醛、紫苏醇、薄荷丁香油酚等,还含有精氨酸、矢车菊素等。具有解热、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可

5、用于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水肿等症。2.紫苏梗的经典方剂 苏橘汤:宋代经方之源圣济总录中收载苏橘汤,方中苏梗为君药,本草崇原中称苏梗“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苏橘汤中配伍陈皮、茯苓、大腹皮、旋覆花、半夏、生姜,大枣等,以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等症。三、紫苏子紫苏的成熟果实 1.紫苏子的临床药用价值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多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的治疗。临床应用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等多种炮制品

6、。除去杂质生用者为紫苏子,生品辛燥之性较强,具有润燥滑肠之效,尤其适合喘咳兼有便秘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者为炒紫苏子,炒后紫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善于降气平喘;加炼蜜拌润后文火炒干者为蜜炙紫苏子,紫苏子蜜炙后常用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用压榨去油法除去紫苏子中多余油脂者为苏子霜,苏子霜具有降气平喘之效,而无滑肠之弊,多用于脾虚便溏患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子含有的-亚麻酸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紫苏子还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紫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2.紫苏子的经典方剂

7、 苏子降气汤:本方始载于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原名“紫苏子汤”。宋宝庆年间此方加入紫苏叶,以宣通肺气,且更名为“苏子降气汤”而辑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由紫苏子、苏叶、半夏(汤洗七次)、川当归(去芦)、甘草、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肉桂(去皮)、陈皮(去白)组成。方中紫苏子辛温而不燥,质润而下降,善于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痰逆喘咳之要药,本经逢原称其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在该方中为君药。临床用于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冷热气泻,大便涩滞不通,肢体浮肿,不思饮食等症的治疗。本方常服能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