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

上传人:ha****ot 文档编号:8226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3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职业编码: 6-08-01-03 印后制作员(2019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6-08-01-03印后制作员(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制定2说说明明为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立足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印后制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版)(以下简称大典)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 年版)有关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为指导思

2、想,对印后制作员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的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到印后制作员在大典印刷行业细类和融合多个工种从业人员工作状况,在标准装订工、裁切工、印品整饰工、印后品成型工四个工种的工作要求中分为公共、特有两个部分,设定了设备维护保养、输送收集产品、质量检验、印后加工、工艺控制、管理和培训六项职业功能。三、本标准起草单位有: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天津科技大学、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

3、有限公司、四川宜宾五粮液精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职业大学、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主要起草人有:唐万有、刘帅、郭明。参与编写人有:刘毅勇、巴崇昌、李伟、李纪星、孟婕、刘激扬、赵公文、武吉梅、王玉信、王慧。四、本标准审定单位有: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天津科技大学、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西安理工大学、无锡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长荣(营口)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审定人员有:王泉、王岩镔、张迁平、褚庭亮、陶瑞宇、胡桂绵、沈国荣、刘昕、刘文、赵宇。五、本标准在制定过程

4、中,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葛恒双、张灵芝等专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六、本标准业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印后制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 年版)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印后制作员1.2职业编码6-08-01-031.3职业定义操作印后加工设备或手工制作,装订、整饰本册或印刷品的人员。1.4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裁切工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装订工、印品整饰工、印后成型工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

5、/高级技师。1.5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采光和通风良好。1.6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计算和表达能力,手臂、手指灵活,动作协调,无色盲,矫正视力不低于 5.0。1.7普通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1.8职业技能鉴定要求1.8.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印后制作员包括装订工、裁切工、印品整饰工、印后成型工四个工种。相关职业:印前处理和制作员、印刷操作员、包装设计师、纸张整饰工、纸箱纸盒制作工、造纸工、广告设计师、装潢美术设计师、装饰美工、出版物发行员、机床装调维修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印刷复4(2)

6、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学徒期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中级工技能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6 年(含)以上。(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

7、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3)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技师:(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

8、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含)以上。(2)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或取得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制工程技术人员、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印刷设备装配调试工、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下同。相关专业:工量具制造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机械装配、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印刷技术)、

9、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制浆造纸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工业设计、数字出版、平面设计。相关专业:印刷(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工程、印刷媒体技术、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印刷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印刷工艺)、印刷设备应用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包装设备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包装自动化技术)、包装工程技术、包装工程、机械工程。5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一级/高级技师:取得本职业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 (技能等级证书) , 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 (含)以上。1.8.2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理论知识考试以笔

10、试、机考等方式为主,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技能考核主要采用现场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通常采取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理论知识考试、 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 成绩皆达 60 分(含) 以上者为合格。1.8.3监考人员、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15,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5,且考评人员为 3 人(含)以上单数;综合评审委员为5 人(含)以上单数。1.8.4鉴定时间理论知识考试

11、时间不少于 90 min。技能考核时间:五级/初级工不少于 60 min,四级/中级工不少于 90 min,三级/高级工不少于 100 min,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不少于 12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30 min。1.8.5鉴定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考核场所(车间)具有相应的印后加工设备和辅助设备,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62. 基本要求2.1职业道德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1.2职业守则(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2)具有本岗位的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工艺文

12、件和安全操作规程。(4)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爱护设备及测量仪器。(6)注重环保,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安全生产。2.2基础知识2.2.1印后加工基础知识(1)上光基础知识1)上光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常用上光材料。3)上光工艺流程。4)上光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覆膜基础知识1)覆膜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常用覆膜材料。3)覆膜工艺流程。4)覆膜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烫印基础知识1)烫印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烫印版制版的方法和特点。3)常用烫印材料。4)烫印工艺流程。5)烫印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4)压凹凸基础知识1)压凹凸的基本方法和特点。7

13、2)压凹凸版制版的方法和特点。3)常用压凹凸材料。4)压凹凸工艺流程。5)压凹凸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5)模切压痕基础知识1)模切压痕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模切压痕版排版的方法和特点。3)模切压痕工艺流程。4)模切常用材料。5)模切压痕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6)制盒基础知识1)制盒工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制盒工艺流程。3)制盒常用材料。4)制盒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7)制袋基础知识1)制袋工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制袋工艺流程。3)制袋常用材料。4)制袋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8)制杯基础知识1)制杯工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制杯工艺流程。3)制杯常用材料。4)制杯设备

14、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9)装订基础知识1)装订的方法和特点。2)精装基础知识。3)胶粘订基础知识。4)骑马订基础知识。85)裁切基础知识。6)折页、配页、锁线基础知识。7)装订工艺流程和生产线。8)装订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9)装订材料。(10)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知识1)质量检测基本原理。2)质量检测设备工作原理。3)质量检测设备结构。4)质量管理基本知识。2.2.2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1)安全、文明生产知识。(2)环境保护知识。2.2.3计算机应用基础(1)文件管理。(2)信息查询。2.2.4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知

15、识。(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相关知识。(4)印刷业管理条例相关知识。(5)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相关知识。(6) 与印刷和印后加工相关标准的知识。93. 工作要求本标准对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3.1五级/初级工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1.设备维护保养1.1 设备保养1.1.1 能确定设备润滑部位1.1.2 能清洁、整理专用工具1.1.1 润滑油种类和用途1.1.2 专用工具的使用和整理要求1.2 设备维护1.2.1 能对机器及周围环境进行保洁1.2.2 能清洗气泵过滤网

16、、油箱、吸油泵等部件1.2.3 能清洗机器各部位污垢1.2.1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1.2.2 设备各部件清洁要求2.输送收集产品2.1 输送产品2.1.1 能按纸张规格调节分纸装置的位置和风量2.1.2 能调节输纸装置及纸堆的位置2.1.3 能调节定位装置2.1.4 能控制产品的输送2.1.5 能操作其他输纸装置2.1.1 输纸装置风量调节要求2.1.2 输纸装置位置调节要求2.1.3 定位装置调节要求2.1.4 产品的输送要求2.1.5 输纸装置安全操作规程2.2 收集产品2.2.1 能按照纸张规格调节收纸装置2.2.2 能调节副收纸装置2.2.3 能控制产品的收集和标识2.2.1 收纸装置与

17、副收纸装置的调节要求2.2.2 产品的收集要求2.2.3 收集装置安全操作规程3.质量检验3.1 原辅材料检验3.1.1 能使用放大镜、卡尺、厚度计等检验工具3.1.2 能检验原辅材料、半成品的残缺、漏色、折角、褶皱、划痕、印痕不清晰、破口、爆线等质量缺陷3.1.1 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3.1.2 原辅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3.2 产品检验3.2.1 能识别产品残缺、 漏色、 折角、褶皱、划痕、印痕不清晰、破口、爆线等常见产品缺陷3.2.2 能剔出不合格产品3.2.3 能用放大镜检查套印是否准3.2.1 产品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3.2.2 产品缺陷种类3.2.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10确4.

18、印后加工(装订工、裁切工、印品整饰工、印后成型工分别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装订工4.1 印张整理4.1.1 能将所折印张理齐后堆放整齐4.1.2 能将理齐的印张按折页方法、排版顺序堆积或摆放在输纸台上4.1.3 能整理捆书绳、捆书板4.1.4 能识别并检查出白页、走版页、折角等不合格品4.1.1 手工整平印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1.2 堆纸注意事项4.1.3 表面不合格品的检查方法4.2 折页、 配页4.2.1 能完成一折、二折书帖4.2.2 能将折好的书帖整理齐整、捆齐、捆平、捆紧并堆放在指定位置4.2.3 能检查折反、串版、折缝空、皱褶和页码、折边差错4.2.4 能进行垂直交叉手工折

19、页4.2.5 能操作折页机、配页机4.2.1 各种折页方式4.2.2 折页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过程4.2.3 折页机、 配页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2.4 捆书帖注意事项4.3 书帖整理4.3.1 能将待配书帖放在指定位置4.3.2 能将书帖按顺序理齐后放置在储帖台上4.3.3 能调节储帖台(斗)挡规并连续储帖4.3.4 能按顺序进行粘、套、插页4.3.5 能检查并剔出折反、串版等差错4.3.1 手工粘、套、插页操作要求4.3.2 储帖操作及书帖码放要求4.3.3 折反、串版等差错的检查方法4.4 成册4.4.1 能用折标检查配后书册的错帖、多帖、少帖等差错4.4.2 能将配好的书册理齐,

20、码放在指定位置4.4.3 能操作配页机4.4.1 配页后书册的检查方法4.4.2 配页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5 胶粘订、 骑马订整理4.5.1 能预热胶锅4.5.2 能将待加工书册(帖)放在指定位置4.5.3 能清理胶锅4.5.4 能将书帖按顺序理齐后放置在储帖台上4.5.1 预热胶锅的注意事项4.5.2 储帖要求4.5.3 储帖台挡规调节、储放封面、书册(帖)理齐的方法4.5.4 清理胶锅注意事项4.5.5 储帖台规矩的调节方法114.5.5 能调节储帖台挡规并按要求连续储帖4.5.6 能安装铁丝4.5.6 储帖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4.5.7 铁丝线径选择和安装方法4.6 胶粘订包粘

21、书册4.6.1 能包封面并识别书芯与书封不一致的差错4.6.2 能将加工后的书册码放在堆书台上4.6.3 能将书帖按顺序理齐后储放在储帖台上4.6.4 能操作胶粘订机和联动线4.6.1 胶粘订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6.2 码放书册的方法4.7 骑马订书4.7.1 能剔出坏钉、重钉、漏钉、小页的不合格品4.7.2 能将订好的合格品捆(包)、码放堆齐4.7.3 能操作单头订书机、骑马订联动线4.7.1 铁丝线径选择和安装方法4.7.2 书刊捆(包)、码放堆齐方法4.7.3 单头订书机、 骑马订联动线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8 精装制书芯4.8.1 能按要求储线4.8.2 能将配好的书册

22、理齐连续放置在储帖台上4.8.3 能调节自动搭页机储帖挡规4.8.4 能完成手工搭页4.8.5 能将锁线后的书册进行分本、检查、收书、堆放4.8.6 能将书芯理齐、放正、压平定型4.8.7 能将压平后的书芯整齐堆积4.8.8 能粘环衬和卡纸硬衬4.8.9 能将扒圆起脊和三粘后的书芯错口整齐堆放在工作台上4.8.10 能准备堵头布4.8.11 能手工粘书签丝带、堵头布、书背布和书背纸4.8.12 能操作锁线机、扒圆起脊机4.8.1 锁线机储线注意事项4.8.2 自动锁线机储帖注意事项4.8.3 自动锁线机储帖台挡规的调节方法4.8.4 锁后书册码齐堆放注意事项4.8.5 手工搭页的注意事项4.8

23、.6 书背粘结材料的基本知识4.8.7 精装书所用装帧材料的种类4.8.8 书芯压平机的操作方法4.8.9 锁线机、扒圆起脊机、压平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9 精装4.9.1 能准备制壳的纸板、封面和中4.9.1 精装常用纸板的种类与要求12制书壳径纸板材料4.9.2 能储胶并预热胶锅4.9.3 能涂抹封面黏合剂4.9.4 能包书壳和塞方角4.9.5 能将包好的书壳进行压平、堆积4.9.2 黏合剂的使用温度4.9.3 包书壳塞角的操作要领4.9.4 精装书壳制作后的干燥方法4.10 精装上书壳4.10.1 能涂抹中缝胶4.10.2 能将套书壳后的书册进行压槽和堆积4.10.3 能将粘衬后

24、的书册进行错口堆积和压平4.10.4 能将自然干燥后的书册进行打包或捆书堆积4.10.5 能操作压槽机、打包机、捆书机4.10.1 精装压槽机和压槽板的工作要点4.10.2 粘衬压平的工作要点4.10.3 精装书制作后自然干燥的环境条件与时间4.10.4 压槽机、打包机、捆书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裁切工4.1 整理4.1.1 能计数印张、纸张、卡纸4.1.2 能将计数、理齐后的印张按沓堆放齐整4.1.3 能将 50g/m2及以上纸张理齐4.1.4 能检查来料的残缺、折角、白页和明显皱褶4.1.1 错动式、撞击式操作方式4.1.2 班前、 班后的工具准备与整理的要求4.2 纸张裁切4.2.1

25、 能识别正开、偏开、变(异)开4.2.2 能运送刀片4.2.3 能操作裁切机4.2.1 切纸机的分类4.2.2 刀片送运的安全操作要求4.2.3 裁切机的操作方法4.3 切书前准备4.3.1 能将待切书册整齐堆放在指定位置4.3.2 能发现书背歪斜、折前口超标的不合格品4.3.3 能发现书芯、书封不一致的错误4.3.4 能计数书册常用开本尺寸规格4.4 切书4.4.1 能连续递送待切的书摞4.4.2 能识别裁切书册的开本尺寸4.4.1 切书机的工作过程与要求4.4.2 切纸机操作方法134.4.3 能检查皱褶、连刀页和油脏4.4.4 能将切后书册整齐堆放在指定位置4.4.5 能操作切书机印品整

26、饰工4.1 上光、 覆膜操作前准备4.1.1 能准备、整理并保管待加工产品、材料4.1.2 能准备并保管涂布辊和上光版4.1.3 能使用千分尺、卡尺测量衬垫厚度4.1.4 能用塞尺检查滚筒之间的间隙是否正常4.1.5 能在开机前检查机上遗留异物4.1.6 能清洗涂辊、橡皮布、网纹辊和滚筒表面4.1.7 能进行覆膜前处理4.1.8 能准备并保管涂布辊和上光版4.1.1 常用上光油、 稀释剂及其保管要求和方法4.1.2 常用待加工产品的纸张种类、规格及保管方法4.1.3 常用材料种类、 性能及保管要求和方法4.1.4 待加工产品整理要求4.1.5 量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1.6 识别上光版与胶

27、辊质量的基本要领4.1.7 覆膜、上光环境的基本要求4.2 上光、 覆膜主机调节4.2.1 能操作控制面板、操作界面4.2.2 能调节上光速度和固化温度4.2.3 能调节速度、压力和温度4.2.4 能装卸上光版4.2.5 能装卸卷膜4.2.6 能装卸托盘和黏合剂4.2.1 控制面板、操作界面的功能4.2.2 速度、压力、温度的调节方法和注意事项4.2.3 装卸上光版的注意事项4.2.4 托盘和黏合剂装卸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4.3 上光、 覆膜操作运行4.3.1 能添加上光油4.3.2 能堆放上光、覆膜产品4.3.3 能监控输纸状况4.3.4 能启动、运转、停止上光机、覆膜机4.3.5 能控制胶

28、水托盘内的黏合剂量4.3.1 添加上光油的注意事项4.3.2 上光产品保管要求4.3.3 上光机、 覆膜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3.4 黏合剂托盘装卸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4.4 烫印、 压凹4.4.1 能准备、整理并保管待加工产品、材料、模版等4.4.1 待加工产品的纸张种类、规格及保管要求14凸操作前准备4.4.2 能检查烫印版、压凹凸版的规格、尺寸和电化铝箔型号4.4.3 能在开机前检查机上异物4.4.4 能调节速度、温度和压力4.4.2 常用电化铝箔的规格及底模种类和保管要求4.4.3 待加工产品整理要求及辅助材料的保管要求4.4.4 烫印版、 压凹凸版规格的知识4.5 烫印、 压凹

29、凸主机调节4.5.1 能操作控制面板、操作界面4.5.2 能调节速度、温度和压力4.5.3 能装卸烫印版、压凹凸版4.5.4 能安装电化铝箔4.5.1 控制面板、操作界面的功能4.5.2 速度、温度、压力调节方法4.5.3 装卸版的基本原理4.6 烫印、 压凹凸操作运行4.6.1 能堆放半成品4.6.2 能监控输纸状况并调节4.6.3 能启动、运转和停止机器4.6.4 能监控输纸、收纸状况4.6.1 成品堆放的保管知识4.6.2 烫印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4.6.3 输纸的要求4.7 模切压痕操作前准备4.7.1 能准备、整理并保管待加工产品、橡胶条、压痕模、补压纸等4.7.2 能准备模切

30、压痕版4.7.3 能检查模切压痕版的规格、尺寸4.7.4 能在开机前检查设备上的异物4.7.1 模切压痕产品的纸张种类、 规格及其保管要求4.7.2 常用橡胶条、压痕模、补压纸的种类及保管要求4.7.3 模切产品的整理要求及辅助材料的保管要求4.7.4 模切压痕版规格要求4.8 模切压痕主机调节4.8.1 能操作控制面板、操作界面4.8.2 能调节模切压痕套准4.8.3 能装卸模切压痕版和压痕模4.8.4 能制作补压底纸4.8.1 控制面板、 操作界面的功能及使用方法4.8.2 模切压痕套准调节要求4.8.3 装卸模切压痕版和压痕模的基本要求4.8.4 补压底纸制作方法4.9 模切压痕操作运行

31、4.9.1 能堆放半成品4.9.2 能监控输纸、收纸状况4.9.1 成品堆放的保管知识4.9.2 输纸、收纸装置的工作原理印 后成 型工4.1 制盒操作前准备4.1.1 能准备并保管待加工产品、黏合剂4.1.2 能准备并保管包装用纸箱、纸箱衬垫、封箱带等其他辅助材料4.1.1 常用纸盒的结构、黏合方式4.1.2 制盒常用黏合剂种类、 适用范围及保管要求4.1.3 外包装纸箱的使用及保管要求154.2 制盒主机调节4.2.1 能调节出料前规的位置及高度4.2.2 能调节出料挡板的位置及宽度4.2.3 能调节输送带的位置和数量4.2.4 能调节上送纸压轮的压力和方向4.2.5 能调节插入式盒、锁底

32、式盒的托档位置4.2.6 能识别纸张的纤维排列方向和瓦楞楞向4.2.7 能对预折处皮带位置定位调节4.2.8 能安装和调节预折配件4.2.9 能安装调节下置黏合剂斗及下置黏合剂盘4.2.10 能调节黏合剂量4.2.11 能调节成型皮带4.2.12 能依据不同的纸盒规格选用成型刀4.2.13 能安装插入式盒、锁底式盒的导向配件4.2.14 能按要求安装和调节计数电眼4.2.15 能安装和调节计数分隔器4.2.16 能调节加压接纸带压力和位置4.2.17 能调节输出带的压力和速度4.2.1 纸张的厚度、 加料量与前规高度的关系4.2.2 出料输送带的位置和数量与走纸稳定性的关系4.2.3 插入式盒

33、、 锁底式盒托档的位置与出料的关系4.2.4 预折角度和纸盒开盒力的关系4.2.5 预折目的及易产生的问题4.2.6 纸张纤维方向与进纸方向的关系4.2.7 上胶原理及位置的偏差导致的制盒缺陷4.2.8 黏合剂量与粘接强度的关系4.2.9 成型皮带、 成型刀定位和导向作用4.2.10 插入式盒、锁底式盒的成型原理4.2.11 计数电眼安装和调节要求4.2.12 计数分隔器安装和调节要求4.2.13 输出带的压力和速度与粘接强度的关系4.3 制盒操作运行4.3.1 能操作控制面板、操作界面4.3.2 能操作制盒机的手控装置4.3.3 能连续给出料装置加料4.3.4 能调节制盒机的运行速度4.3.

34、1 控制面板、 操作界面的功能及使用方法4.3.2 制盒机手控装置的操作要求4.3.3 连续加料的注意事项4.3.4 制盒机运行速度的控制方法4.4 制4.4.1 能准备、整理并保管待加工产4.4.1 待加工产品的纸张性质、 种类16袋、 制杯操作前准备品、黏合剂4.4.2 能对待加工产品进行粘接前的处理4.4.3 能在开机前检查机上异物4.4.4 能对原材料进行生产前处理及保管知识4.4.2 黏合剂的性能相关知识4.4.3 淋膜纸的性能及种类的基本知识4.4.4 薄膜的性能及种类的基本知识4.5 制袋、 制杯主机调节4.5.1 能操作控制面板、操作界面4.5.2 能调节机器速度4.5.1 控

35、制面板、操作界面的功能4.5.2 调节机器速度的注意事项4.6 制袋、 制杯操作运行4.6.1 能堆放产品4.6.2 能添加黏合剂4.6.3 能操作制袋机、制杯机4.6.1 产品堆放及保管要求4.6.2 黏合剂添加要求4.6.3 制袋机、 制杯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173.2四级/中级工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1.设备维护保养1.1 设备保养1.1.1 能选用合适的润滑油1.1.2 能按照要求更换润滑油1.1.3 能保养辅助装置1.1.1 润滑油品种、适用范围1.1.2 设备保养要求及相关知识1.2 设备维护1.2.1 能对联动线单机维护1.2.2 能在开机前检查各控制部件的灵

36、敏度及其防护装置1.2.3 能对主机部件维护1.2.4 能拆装、清洗主要部件1.2.1 联动线单机的维护,及清洗材料的性能及其使用要求1.2.2 设备的常规检查要求1.2.3 控制部件的灵敏度及其防护装置知识1.2.4 主要部件拆装及清洗要求2.输送收集产品2.1 输送产品2.1.1 能调节双张控制器2.1.2 能调节接纸辊、压纸轮的位置和压力2.1.3 能更换输纸带并调节张紧轮2.1.4 能调节纸张到达前规时间2.1.1 输纸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双张控制器的调节要求2.1.2 输纸带更换要求和注意事项2.1.3 输纸板、接纸辊、压纸轮、张紧轮的调节要求2.1.4 输纸装置各部件交接时间调节及调节

37、输纸快慢的要求2.2 收集产品2.2.1 能排除输纸过程中产生的蹭脏故障2.2.2 能排除收纸故障2.2.3 能更换和调节收纸各部件2.2.4 能操作堆积装置收集产品2.2.1 输纸、传纸、接纸故障的排除方法2.2.2 收纸装置故障的排除方法及注意事项3.质量检验3.1 原辅材料检验3.1.1 能检查液体材料的流平性3.1.2 能检查液体材料干燥程度3.1.3 能分析由纸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3.1.1 液体材料的特性3.1.2 固体材料的特性3.2 产品检验3.2.1 能检查产品破头、裁切歪斜、压痕等质量缺陷3.2.2 能检查均匀度、光泽度3.2.3 能诊断套印不准的原因3.2.4 能分

38、析印品的不清晰、起泡、起皱等缺陷3.2.1 不合格品修理方法3.2.2 产品质量标准要求3.2.3 造成产品缺陷的原因3.2.4 套印不准的诊断方法和原因3.2.5 质量缺陷的鉴别方法3.2.6 环境温湿度对质量的影响183.2.5 能分析印品的光泽度差、偏色等问题3.2.6 能鉴别上道工序和本工序产生的质量缺陷4.印后加工(装订工、裁切工、印品整饰工、印后成型工分别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装订工4.1 折页、 配页4.1.1 能调节输纸间距和吸纸辊吸纸长度4.1.2 能根据纸张厚度和折数调节折(输)页辊的间隙和平行度4.1.3 能根据印张幅面、折数改换常用正开的规矩4.1.4 能检查八字

39、皱折、页码位置误差、双张等不合格书帖4.1.5 能完成三折、四折的书帖4.1.6 能手工配页4.1.7 能操作粘页机进行粘页4.1.8 能根据书帖厚度调节吸帖嘴风量4.1.9 能排除不吸帖、吸双帖故障4.1.10 能排除漏帖故障4.1.11 能排除错帖、撕帖故障4.1.12 能识别光电控制及人机界面显示的错帖故障4.1.1 输纸间距和吸纸辊吸纸长度的调节方法4.1.2 折页、配页装置的工作原理4.1.3 折页机常用折法和规矩的调节方法4.1.4 手工配页分类4.1.5 粘页机的操作方法及粘页用胶知识4.1.6 配页机吹、吸嘴风力调节要领4.1.7 配页机不吸帖、 吸双帖、 错帖、撕帖等故障的原

40、因和排除方案4.1.8 配页机叼帖形式4.1.9 配页机光电控制及人机界面显示的基础知识4.1.10 八字皱折、页码位置误差、双帖等不合格书帖的检查方法4.2 书帖整理4.2.1 能手工粘、套、插页4.2.2 能检查所粘衬页粘连、漏粘、粘不牢、歪斜等差错4.2.3 能检查插套书帖双张、漏张、错粘等差错4.2.1 折页机、配页机常见故障的原因与解决方法4.2.2 粘、套、插页分类与要求及差错检查方法4.3 胶粘订、 骑马订整理4.3.1 能对不同产品调节背胶、侧胶温度4.3.2 能对书芯振荡器进行调节4.3.3 能调节背胶厚度、侧胶宽度4.3.4 能调节夹书板的间距4.3.5 能调节半自动骑马订

41、书机规矩4.3.1 过桥板宽度的调节要点4.3.2 书芯振荡器的调节要点4.3.3 半自动骑马订书机规矩调节要点4.3.4 骑马订联动线搭页机挡规调节要领4.3.5 分帖吸嘴吸气、放帖时间的调194.3.6 能根据书帖开本尺寸调节骑马订联动线搭页机挡规的位置4.3.7 能调节骑马订联动线搭页机分帖吸嘴的吸气、放帖时间4.3.8 能调节搭页机与集帖链的同步位置节方法4.3.6 搭页机与集帖链同步的调节方式4.4 胶粘订包粘书册4.4.1 能检查书背字位置误差4.4.2 能检查溢胶、空胶、压痕的质量缺陷4.4.3 能清理铣背、切槽装置4.4.1 清理和调节书夹装置的方法4.4.2 清理铣背、切槽装

42、置的方法4.4.3 合成树脂类黏合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4.5 骑马订书4.5.1 能操作半自动骑马订书机4.5.2 能根据书本开本尺寸调节订书机头位置4.5.3 能根据书本厚度调节订书机组机头输送铁丝长度4.5.4 能清洁订书机头和吸气嘴4.5.1 骑马订联动线订书机组的工作原理4.5.2 订书机组机头输送铁丝长度的调节要领4.5.3 订书机头、吸气嘴的清洁方法4.6 精装制书芯4.6.1 能调节自动锁线机、搭页机规矩与输帖链同步4.6.2 能调节计数器4.6.3 能调节压线盘压力4.6.4 能更换穿线针、钩线针、底针和牵线钩爪4.6.5 能按照人机界面操作自动锁线机4.6.6 能调节压平机压书

43、的压力4.6.7 能使用扒圆机和扒圆工具扒圆4.6.8 能选用“三粘”用的黏合剂4.6.1 自动锁线机、搭页机分帖机构与输帖链同步的调节要领4.6.2 调节送帖时间与位置的注意事项4.6.3 计数器的调节方法4.6.4 压线盘压力的调节要领4.6.5 更换穿线针、钩线针、底针和牵线钩勾爪的注意事项4.6.6 人机界面的功能及操作方法4.6.7 “三粘”用黏合剂的种类与使用知识4.7 精装制书壳4.7.1 能根据书壳材料适性,选择不同的黏合剂及其使用温度4.7.2 能调节制壳机的各项定位规矩4.7.3 能调节储放制壳材料的位置及规格4.7.1 书壳烫印技术规范4.7.2 制壳黏合剂的种类与使用要

44、求4.7.3 制壳机调节要领4.7.4 制壳操作方法4.7.5 书壳的烫印形式204.7.4 能手工制壳4.7.5 能使用烫印机进行单一形式的烫印加工4.7.6 能调节烫书壳的温度、时间与压力4.7.6 烫印温度与时间的调节要求4.8 精装上书壳4.8.1 能根据精装书的工艺规范进行书芯和书壳的套合4.8.2 能调节压槽机的压力、温度4.8.3 能根据封面材料的装订适性,调配扫衬黏合剂4.8.4 能扫衬和加隔潮纸4.8.5 能根据书壳烫印技术规范,鉴别烫印的花版、糊版和套合的不合格品4.8.1 精装书的工艺规范及飘口的各种规格4.8.2 套合黏合剂的种类和使用条件4.8.3 环衬隔潮纸的种类与

45、使用4.8.4 书壳烫印质量标准要求裁切工4.1 整理4.1.1 能使用量具测量物料4.1.2 能鉴别纸张纤维方向4.1.3 能对 50g/m2以下纸张进行理齐4.1.4 能更换切纸机刀片和垫刀板4.1.5 能确定切刀角4.1.6 能检查待裁切印张的歪斜4.1.1 使用量具的注意事项4.1.2 纸张的装订适性4.1.3 各种纸张的裁切要求4.2 纸张裁切4.2.1 能进行正开和偏开的裁切4.2.2 能裁切平装书封面4.2.3 能调节压纸器压力4.2.4 能根据印张规格调节推纸器的位置4.2.5 能操作切纸机裁切不同品种和定量的纸张4.2.6 能更换切纸机易损零配件4.2.1 开料方法4.2.2

46、 裁切机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方法4.2.3 已用切纸机的型号和工作原理4.2.4 裁切机的安全操作规程4.2.5 切纸机裁切尺寸与裁切方式4.3 切书前准备4.3.1 能更换三面切书机各刀片和垫刀板4.3.2 能按裁切开本尺寸更换压纸器附件4.3.3 能更换常用开本切书的规矩4.3.1 各种开本尺寸和纸张幅面4.3.2 纸张的裁切抗力4.3.3 切刀角的使用知识214.4 切书4.4.1 能根据裁切厚度调节压舌高度及与书摞接触的尺寸4.4.2 能操作三面切书机裁切书册4.4.3 能排除书摞裁切歪斜故障4.4.4 能检查三面切成品歪斜误差4.4.5 能保养、维护电磁离合器4.4.1 切书机常见故障的

47、原因与排除方法4.4.2 切书压纸器压力调节要求4.4.3 切书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印品整饰工4.1 上光、 覆膜操作前准备4.1.1 能选用上光油和版材4.1.2 能利用橡皮布制作上光版4.1.3 能稀释上光油4.1.4 能检查上光辊、版材、橡皮布的质量4.1.5 能选用和调配覆膜黏合剂4.1.6 能穿引薄膜4.1.7 能检查薄膜的表面张力4.1.8 能检查钢辊表面有无划痕、碰伤、凹坑、小孔4.1.1 版材的结构、质量要求,及裁切方法4.1.2 整体上光与局部上光知识4.1.3 上光油的特性、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4.1.4 稀释剂的使用要求与上光油的适合性4.1.5 电晕处理相关知识4.1.6 薄

48、膜质量相关知识4.1.7 印刷品对薄膜的要求4.2 上光、 覆膜主机调节4.2.1 能调节涂层量和均匀性4.2.2 能调节除粉装置毛刷滚轮、吸尘各部件4.2.3 能在局部上光时校正规矩4.2.4 能在 UV 上光时控制和调节好刮油板4.2.5 能调节干燥装置4.2.6 能调节涂布辊与纸张之间的压力4.2.7 能调节辊筒压力4.2.8 能调节黏合剂与上胶辊的接触深度4.2.9 能调节涂布辊的间隙4.2.10 能调节热压辊的温度4.2.11 能调节复合压力4.2.12 能调节薄膜的位置和张力4.2.13 能调节切边装置4.2.1 起皱的原因4.2.2 印品表面物质处理注意事项4.2.3 控制上光油

49、的基本要求及操作方法4.2.4 刮刀的工作原理4.2.5 印品基材和油墨表面性能4.2.6 环境温湿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注意事项4.2.7 黏合剂涂布量及均匀性相关要求4.2.8 热压辊的温度要求及调节注意事项4.2.9 复合压力调节要求4.2.10 薄膜切边要求及注意事项4.2.11 薄膜张力调节要求及注意事项4.2.12 卷膜装置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224.2.14 能调节烘道温度、覆膜速度4.2.15 能调节除纸粉装置4.2.13 覆膜时黏合剂、温度、压力控制注意事项4.2.14 烘道温度要求及调节注意事项4.2.15 除纸粉装置调节方法4.3 上光、 覆膜操作运行4.3.1 能调节上光油

50、的黏度和滚筒压力,保持纸张平整4.3.2 能调节光泽度4.3.3 能根据纸张适性对压力、温度、薄膜、黏合剂、覆膜速度进行适应性调节4.3.4 能按工艺操作规程控制定型分切4.3.5 能分析并排除断膜故障4.3.1 上光油、纸张、压力的相关知识4.3.2 上光油的干燥性能、温度、适性对印刷品的影响4.3.3 覆膜质量与压力、 温度、 薄膜、黏合剂、纸张等的相互关系4.3.4 导膜机构功能及卷膜张力调节要求4.4 烫印、 压凹凸操作前准备4.4.1 能选用适合的电化铝箔4.4.2 能检查烫印版的质量4.4.3 能检查电化铝箔的质量4.4.4 能检查压凹凸版的质量4.4.1 常用电化铝箔的性能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