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21cnjy(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理解“正好”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方向性,指导学生学会罗列的有序性。三、教学准备1课件。2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四、
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1出示情境。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出示情景图。2理解题意。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谁来读一读?通过问题你知道了什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同桌谈论一下“正好花完”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3揭示课题。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
3、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教师:请你拿练习本,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如学生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www.21-cn-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5或者把8换成7。教师: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
4、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从组合方面想:5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从分解方面想:教师: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21世纪*教育网板书: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教师:玲玲看见书架的第二层也有书,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买书,请你再帮玲玲选一选书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可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
5、法。(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教师: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三)知识运用 玩具店里洋娃娃9元/个,小球3元/个,小车7元/个,小熊10元/个,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19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玩具? 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完成问题,教师巡视并加以辅导基础较差的孩子;展示学生成果,学生说做题的思路及哪两种与哪些的区别;教师加以小结。(四)回顾总结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21教育网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有方向性的尝试调整 2、有序的罗列 (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六、布置作业1、58页做一做,59页练习十三第4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