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7375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学科分类: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路径、方法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

2、课题。课题界定:“传统文化”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弘扬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已有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人教版教材课内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明曲剧、明清小说、对联灯谜、神话故事、国画书法、传统节日等等,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挖掘教材内资源更便捷;解决农村孩子阅读量不足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链接;有利于

3、开阔教师视野,在经典文化长廊里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增进文化底蕴,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张岱年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张岂之认为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纪宝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归结为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等八个方面。综上,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传统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阐释传统文化内涵,但对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论不详。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根据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

4、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 21 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

5、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课题理论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研究目标:一是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是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三是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四是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

6、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研究内容:现代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荆楚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完成我校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规划方案及经典诵读的课程标准并经相关专家验证;完成我校课程规划设置和校本教材编制;广泛学习目前在国学研究方面和经典诵读方面取得的现有成果,拿为己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适合我校校园建设的显性文化建设;形成我校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方

7、非物质物化传承课程;系统开展核心精髓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比如汉字课程,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汉字历史和汉字文化,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崇敬感;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和国学素养,大大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3、研究思路:一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寓教于乐,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二是课内外结合。重视课内引导和课外搜集,开展各种阅读和写作活动,开发课内外资源服务于写作。三是远期规划与阶段目标结合,分阶段、有计划地实现目标,将总体目标细化为阶段目标,通过阶段目标的逐步实现,达到最终目标。研究方法: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

8、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实践法(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技术路线:一是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开展“三个一”活动:周周三个一,即每周写一篇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9、;月月三个一,即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学期三个一,每即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近经典”手抄报。二是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开展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如:空间情景、导语情景、音乐情景、影像情景等),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如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等等

10、),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三是创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开发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创建“亲近经典”专题网站,举办语文学习沙龙等形式开展活动。四是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通过开展考察活动,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历史名人和遗迹、某些地名的由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解传统的手工艺。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2018 年 9

11、月2019 年 2 月,开始实施课题:2019 年 9 月课题开题,开展“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2018 年 11 月2019 年 2 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老师每人设计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第二阶段 2019 年 3 月2019 年 7 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2019 年 3 月2019 年 7 月开始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邀请专家指导课题。2019 年 9 月-2020 年 1 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举行“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2020 年 2 月2020 年 7 月对课题阶段总结:教师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并整理资料,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第三阶段2020 年 8月2020 年 9 月,课题总结:继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编号:5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