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科语文主备教师一年级备课组课 题18小猴子下山课 型第一册第七单元 18课第1课时累计 课时执教教师执教班级执教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了解“阴沉沉,闷得很、潮湿”等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学习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读好对话,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2小动物头饰。预习设计 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中学习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课件出
2、示;猜谜语小猴子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瞧,有一只小猴子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快跟他打个招呼!2板书“小猴子”,引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小猴子的什么故事呢?继续板书“下山”。认识“猴”。3教师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1.学生纷纷与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顽皮可爱,惹人喜欢。)2交流:这是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小猴子下山有什么收获?小猴子最后怎样回家的?)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2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自己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2.同
3、学互相学习字词:把认为难认和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中圈出来,交流识记方法。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正音,区分易错字与易混淆字。教师指导区别本课动词: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生字并举字卡。导学:请你找找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3指导书写生字、词语。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1)学生读生字、组词。(2)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3)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2分组交流、汇报。(1)分组朗读新学的生字、词。如,“非常”的“常”字是翘舌音,“满”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多音字“空”的读法。(2)分类学习本课动词。运用归类法学习带有“扌”的汉字:扛、扔、摘、捧、抱。学生根据教师动作举
4、起相应字卡。学生汇报:掰、蹦、追。分别进行动作表演,并讲讲意思。3学生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并分享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的心得。如,“块”和“往”左小右大,“非”字两竖一短一长,“进”的“辶”是三笔。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7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做游戏巩固生字。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指导书写。(1)教师点拨左右结构的字:“块”和“往”。(2)教师指导找“瓜”“非”“常”“空”等字的关键笔画。(3)巡视并纠正学生的书写。1.结合课件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学生抽字认读,小组比赛。2.学生自主观察本课会写的生字,选择一个喜欢的字尝试书写,同桌对照,提出建议。(1)学生观察发现“块、往”左小右大。(2)学生同桌交流关键笔画:“瓜”字第三笔的竖提;“非”字的两竖;“常”字和“空”字的最后一笔。(3)学生根据交流与发现再次书写对照。四、细读文本,理清脉络(用时:6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找到相关的词语画一画。2教师导学:小猴子最后是怎样回家的?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先后到的地方有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做的事情是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2学生汇报小猴子两手空空回了家,体会小猴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心一意。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中的典型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