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正确使用“又-又-”练习说词语。 2.懂得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简要介绍小猴子为什么会一无所获。 课前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动物头饰、事物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小猴子家住在哪里吗?今天他要到哪里去呢?(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 2PPT出示图片,让学生排列图片的顺序。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依
2、次为下山、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树林、空手回家。) 3练习用量词。 (1)PPT出示短语进行量词训练。 一()玉米地 一()桃树下 一()西瓜地 一()小兔子(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出示问题:小猴子下山都看见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片 ,并练习用 “又-又-”来说词语。)(1)指名学生用“又-又-”的词语来说说小猴子看到的这些东西,拓展练习。(2)指名学生用“又-又-”来改写蹦蹦跳跳这个词。 2.教师PPT出示问题:小猴子看见这么多的好东西,他的心情是怎样的?(1)非常高兴。 (2)引导学生给非常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指名学生回答:十分、格外、特别。教
3、师总结近义词的特点。) (3)出示例句,让学生仿照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具体。)(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1.PPT出示问题:分组朗读前四自然段,说说小猴子看见这么多的好东西,他是怎样做的? 2.指名小组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1)讲解“掰”的识记方法并板书掰。(2)让学生做的动作。(3)说说小猴子掰了玉米后是怎样做的?看见了桃子他又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扛扔) 3.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积累并做“摘、捧、抱、扔、追”的动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片并板书) 4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小猴子最后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读出小猴子
4、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只好两手空空回家去。教师板书:空手回家。 5.师生共同总结:做事应该一心一意的,不可以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三、配乐朗读,分角色表演 1.配乐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2.表演后小猴子说说空手回家的感受。 3.再次巩固故事阐明的道理。 4.渗透环保。 “五城同创”提出要创文明卫生城市,可小猴子乱扔东西,这不仅不卫生、不文明,更不安全。哪位小朋友愿意当环保小卫士把小猴子扔的东西处理好呢?(提出表扬,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PPT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小猴子回家后会和妈妈说什么,然后指名小组汇报。 提示:猴妈妈会怎么问? 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戴头饰扮演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亲身体会并谈论感受,总结道理。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