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读音,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情节。【教学重点】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和一( )数量词。【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的识字、朗读和理解能力
2、都有了提高。能够自主识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把对课文的感悟读出来。【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猜谜引题。1、 出示课件(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猜谜语,引出课题。2、揭示谜底。(小猴子)3、小猴子的家在山上的森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他觉得山上不好玩啦。他就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于是就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4、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读准生字“猴”的音。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6、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二、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
3、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拼音,把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记住它。 、第二遍,图文对照,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并用符号画出来。2、交流反馈。、检查识字情况。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生字宝宝也很高兴。他们跑来想跟你们玩,你们愿意跟他交朋友吗?生:想。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结,”翘舌音:“摘,追”后鼻音:“扛,扔,捧,蹦”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很快就与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请问,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指名说说)。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简单说一说小猴子
4、下山的路线?学生边说,教师相机板书。(教师用图片展示)三、学习课文。 请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又是怎么些小猴子的?、教师逐段出示课文及插图,学生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问一问: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读一读:通过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形式,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演一演: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抱”,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议一议:小猴子下山,为什么只好两手空空的回家去?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2、学生对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后教师小结: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的。或者小猴子做事目标不明确,不能有始有终。 四、实践活动。
5、 1、 课间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2、 积累并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和数量词。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一( )桃树 一( )瓜地 一( )西瓜 一( )兔子 一( )飞机 一( )鸟窝 一( )小牛 一( )玉米地 五、课外拓展。 小猴子经历了这次教训,非常难过。猴妈妈也对小猴子进行了教育,小猴子说:我再也不犯傻啦。过了些日子,小猴子又下山了,这次他走到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也来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故事吧。下一节课,我们来评一评,看谁编得故事更精彩。附: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玉 米 掰 扛桃 子 扔摘 捧西 瓜 摘 抱 小兔子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