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教科书第78页),求几个几的简单问题。例3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日常生活经常做的买文具,设计了一个学习用品店的情境和4种学习用品的价钱,首先提出了“买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钱?”的问题,并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交流、检验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时给出用括线图表示的形式。接着提出: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最后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3和79页相应练习。【教学理念】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
2、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构建模型利用模型拓展模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教学有多余条件的、稍复杂的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在商店买文具的情境,本课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商店里多种文具的价格,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突出用画图、
3、填空等多种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利用直观的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
4、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开火车口算。64532754342874582、创设情境引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老师想给同学们准备些奖品奖励大家。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呈现如下主题图:(教科书78页例3情境图)教师:同学们,在文具店里这么多文具,你喜欢什么作奖品?预设:学生提出各种文具:铅笔、文具盒、橡皮等。2、提出问题:老师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
5、多少钱?(二)解决问题,初试构建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2、汇报。预设:1个文具盒8元和3个这两个信息。【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教师: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是画一画图。(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的策略。(3)汇报方法:?元 画图8元8元8元 列式:88824(元) 列式:8324(元)4、构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1
6、)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填空:1个文具盒是8元,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个()元一共是多少。(3)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构建模型。指着算式8324(元)问:这里的8表示什么?(板书:1个文具盒的价钱)这里的3表示什么?(板书:买的个数)24是指什么?(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初步为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5、教师: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看看自己的解答正确吗?怎样
7、检验?预设1:(用加法检验):1个文具盒是8元,3个就是88824(元)。预设2:(再算一遍)要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8元,乘买的个数,也就是83,三八二十四,一共是24元。6、初次运用,深化“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1)教师:老师想再买7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呢?教师: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汇报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买1块橡皮2元和买7块两个信息。 怎样解答?2714(元)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填空:1块橡皮要8元,要求买7个橡皮一共多少钱,就是求()个()元一共是多少。(3)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型”教师:你还能提
8、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看图自主选择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4)小结归纳,深化模型教师: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知道了某种文具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用多少钱,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师:像这样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钱、7块橡皮一共有多少钱、6支铅笔一共有多少钱等,都是求买几个物品的总钱数,也就是求几个几元的和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用一个物品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求出总钱数。【设计意图:归纳、概括一些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为以后正式学习这一数量关系积累基
9、本的学习经验。】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1)(2)1、基本练习:书本79页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后列式解答,并将结果转换为复名数,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是怎么想的。2、对比练习。(1)一枝钢笔8元,小红买了4枝,一共需要多少钱?A、8412(元)B、4832(元)C、4832(角)(2)一枝钢笔8元,一本笔记本4元,小红买一枝钢笔和一本笔记一共需要多少钱?A、8412(元)B、4832(元)C、4832(角)(3)8支钢笔多少元?下面哪个算式正确?A、4832(元)B、5840(元)学生读信息和问题,想算式用手势判断上面哪个正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信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明确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展提高(1)书本79页第5题。教师:从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求“全家人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怎样解答?教师:这个问题一步计算能完成吗?怎么办呢?教师:解决正确吗?(五)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知道了什么?一些文具的价钱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怎样解答?8元8元8元?元买的个数1个文具盒的价钱88824(元)8324(元)求(3)个(8)元一共是多少解答正确吗?答:还有7人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