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二十二 绿课 型新授课课 时第一课时复备时间主 备 人岳永霞主备人单位寿阳四中复备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涵。过程与方法:学习、借鉴作者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在文章所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借鉴文章多角度地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适当辅以讲授。教学准备诵读课文,熟悉文本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栏一
2、、激情导入古人喜欢绿,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荫里百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似,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二、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学生回忆)、时代背景介绍: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
3、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所以,绿虽然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三、初读感知 1、找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和同学交流。踞( ) 绺( ) 穹( ) 尘滓( ) 皱缬( ) 掬( ) 什刹( ) 挹( ) 明眸( ) 善睐( )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句子(划线) 明确: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的特征的词语 (用符号)明确:醉人 奇异四、理解阅读1、作者在第二段直接写梅雨潭的绿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坐在亭边【梅雨亭】 由远到近 走到山边 站在水边 由略到详 【梅雨瀑】
4、 【梅雨潭】 烘托 (远眺) (近观) (眼前) 2、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并从写法、作用等方面写出你的评价。 (1)欣赏梅雨潭的“绿”。碧绿的潭水 极大极大的荷叶(形色) 少妇的裙 (涟漪) (视觉)(静态)初恋处女的心 (荡漾) (动态) (联想) 涂了“明油“(波光) 软嫩的鸡蛋清(软嫩)(触觉)温润的碧玉 (清澈) (触觉、视觉)蔚蓝的天空(鲜润)(想象) 小姑娘(可爱)(想象) (2)体味梅雨潭的“绿”。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明确:绿杨(淡),绿壁(浓),西湖(明),秦淮河(暗)。 明暗适度,浓淡相宜。(3)抒发梅雨潭的“绿“第三段中那些句子运用了直接抒情,找出来分析其作用。“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抒发了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爱之情。第三段结尾的一段较长的抒情,作者一连用力九个“你”。又用了“拍”“抚”“掬”“吻”等富于亲切感、抒情性极强的动词,极为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板书设计二十二 绿 朱自清 写景方法归纳: 烘托 动静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 联想 对比 直接抒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