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宾阳县邹圩镇高龙小学 梁启梅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内容及做一做教材分析: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的概念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它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
2、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设计理念: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深化提高”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学目标:
3、1. 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 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3.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4. 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出示两组绣球:第一组9个: 第二组5个: 师:请同学们调整一下,怎样调整每排绣球才同样多呢?2.感知(1)生思考,指名说一说(2)师
4、操作课件引导,通过移多补给少的,现在每排都是7个,7就是这组数的什么数呢?(平均数)(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师板书:平均数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位新朋友好吗?请大家大声读一下它的名字。二、 探究新知1、 生读课题,质疑(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指名说一说(3)师相应点击课件出示: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这个例子来研究它,寻找答案吧。2、 理解含义,探求方法(1) 出示例1师:为了清洁乡村,保
5、护环境,我们学校一个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那么他们各收集了多少个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师相应点击课件出示每个人收集的数据)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他们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课件出示)师: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就是让我们求什么数呢?(指名说一说)师:也就是让我们对瓶子进行调整,使他们收集的瓶子个数同样多。(2) 利用情境图,处理数学信息A: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师:怎样才能让他们收集的瓶子变得一样多呢?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求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个问题吗?学生同桌交流一下,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出示)这样移多补少法,使每
6、组收集的都是13个,这个13个是不是他们每人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呢?(不是)那么13应该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什么数呢?(平均数)师:课件出示:13是14、12、11 、15这组数的平均数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个平均数13的,生说师相应板书:移多补少法B:先求和再平均分师: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吗?指名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板书过程:14+12+11+15=52(个) 524=13(个)师:5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3是这一组数据的什么数?C:理解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虚拟的数)师: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表示每个同学都收集13个瓶子吗?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指名说
7、一说师:平均数只是表示这一组同学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个人真的收集了13个瓶子。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13与这一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借助课件,师引导比较)指名说一说,(小红、小明收集的瓶子数比平均数多,小兰和小亮收集的瓶子数个数比平均数13少)师引导与最大数和最小数相比(平均数比最小数大一些,比最大数小一些,在他们中间。板书: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D:归纳“平均数”的含义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平均数的大小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它呀不是一个“真实”的数,而是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E:小
8、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有几种方法吗?引导小结方法,生说师板书:先求合再平均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三、 巩固应用1. 计算班上5位同学的平均身高(课件出示5位同学身高,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 做一做教材92页第一题3. 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4. 玩具店卖玩具车,第一天卖54辆,第二天上午卖23辆,下午卖25辆,平均每天卖多少辆?正确列式是:A (54+23+25)3B (54+23+25)2 5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四、实践应用课件出示:下图是一个平均水深是110厘米的水池,东东的身高140厘米,东东在里面游泳有危险吗?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深化提高刚才我们利用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