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储姬萍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教学重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要想比较我们班第1组合第2组,哪个组身高更高?应该怎么比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明发表意见,当有学生提到平均身高时:老师:像平均身高这样的数在统计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探究新知1、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既保护了环境,让废物得到再利用,还能为我们的生活节约资源。2、出示例1中小红、小兰
2、、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图。(1)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他们四个人收集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想一想,怎样使他们四个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是多少个?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3)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4)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样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怎样求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121115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3、除以4)板书:(14121115)4 524 13(个)教师小结: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求出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四、交流解题1、出示例2的课件,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数多就成绩好?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小组结论,进行全班讨论。教师指导: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2、现在人数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两队的成绩呢?组织学生讨论,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平均成绩来比较。如果求两队的平均成绩呢?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85517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1719女生队成绩较好五、展示提升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2、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想一想,算一算;再分小组汇报,着重要求学生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六、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