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69018 上传时间:2025-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上课内文言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上)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陋室铭(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 谈笑有鸿儒( )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二)桃花源记(17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3、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

4、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陋室铭(15分)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5、)(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四)爱莲说

6、(1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给下列字注音。(2分)蕃( ) 濯( ) 亵( ) 鲜(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2分)(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4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可爱者甚蕃(多)濯清涟而不妖(洗

7、涤)亭亭净植(种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B.C.D.5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2分)(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3分)“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分)8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3分)A.一丛深色

8、花,十户中人赋。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核舟记(11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翻译下列句子。(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

9、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3分)3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4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分)(六)大道之行也(12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 (4)货

10、恶其弃于地也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排比句: 对偶句: 4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分) (七)三峡(13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11、,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分)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夏 春 秋 4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5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2分) (八)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1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本文第一句话

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分)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2分)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列出来。(2分)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2分) (九)观潮(14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3、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3分)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2分)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3分) 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3分) 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十)湖心亭看雪(11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分)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2分)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