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57810 上传时间:2025-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王小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说教材 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和第二组训练项目,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3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方面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正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力方面: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爱生活,做个有心人。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课前仔细观察学校校园围墙上爬山虎的脚。课件、爬山虎实物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增加课堂教

3、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幻灯片及课前对爬山虎实物的仔细观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2.情境教学法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三、说学法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

4、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词语,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学生初读了课文,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加深印象。然后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的两个部分,即“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它是怎样爬的?”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5、?是什么样子的?2、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3、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哪些段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找出来读一读,并划出关键的句子重点理解。在些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读 用组内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二划 划出表示往上爬的动词。三演 以爬山虎的身份一边解说一边演示怎样往上爬。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在一旁巡视指导。 第三环节:读文感悟,突破重难点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七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

6、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请一名学生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在下面打上点。等学生读完后,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学生答出关键词句,课件再出示关键词句。同时,在一旁出示蜗牛的触角图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细丝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一块把这3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老师板书。(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

7、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讨论交流第四自然段:我首先让学生齐读,然后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子。屏幕显示在关键动词上画圈,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启发学生明白“弯”“拉”“紧”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

8、爬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课件展示,师解说: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并且使学生明白这些动词不能调动,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用这个动态画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不是像人一样左右交替着一步一步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才能铺满墙。同时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难

9、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老师相机板书爬的动词)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意图: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课后练笔。小结: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

10、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学生读文后,我再出示阅读链接,用再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知道了正是由于叶圣陶爷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写出了这么精美的文章。其实,不仅是叶老,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这样做的。出示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列夫让托尔斯泰的一则小故事。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布置课外作业:学习叶圣陶爷爷,拿出实际行动来,课后,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得的观察方法去实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五、说板书: 脚的位置:茎上 观察细致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爬山虎的脚 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 语言生动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 牢固 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