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泰三中农夫与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审核者:七年级语文组 制作者: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预习案一、解释下列词语:怜悯 残忍 隆冬纠缠 后患无穷 恳求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1.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2伊索寓言简介:
2、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3. 伊索,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探究案三、认知并熟悉课文:1请同学们放声读文,试着复述故事。(注意复述时的准确口气)2.同学们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则寓言的寓意。(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3)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则寓言的寓意。(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6)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 训练案四、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是那个善良的农夫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呢?五、收集五个带“蛇”字的俗语和成语,并理解其含义。六、试着自己编一则寓言故事,揭示一个道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