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处的故乡江南陈 娇我一直在做着一个梦,梦中总有一位端庄典雅的姑娘撑着古朴的油纸伞,缓缓地走在江南湿漉漉的石板路中。我不知道那位姑娘是谁,也无从知道她是谁,但我却着了魔似的迷上了江南,迷上了她古朴的气质、脱俗的幽远以及那份不可言状的意蕴。江南是一个真实的梦境。梦中的东西都是虚幻得毫无边际,可江南的一切却是那么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江南的水、江南的桥、江南的悠悠古道江南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你的心弦。我并不是爱水的人,却对江南的水情有独钟。它没有长江的磅礴气势,也没有黄河的波涛汹涌,但它却以特有的温文尔雅书写着生命的极致,诠释着江南的水意盎然。江南除了水和桥以外,最多的也许就是青石小巷了。在江南行走
2、,总会不期而然地遇到许多长短不一的青石巷,那么让人惊喜!临河小巷短促得像一枝短笛,河边杨柳依依,春色满目,还没来得及赞叹就走过去了。而款步到古镇外的小巷,却悠长得像一支琵琶曲,缠绵得让人连心都陷了进去,又如何记得起感叹!迈出长巷,踏过短巷,在长长短短的流连中,我的心情也参差着。走进小巷的深处,仿佛连人也回不来了。看着江南如烟如梦的美景,听着盈盈流水如桨声灯影中梦的回声,我醉了。醉倒在江南的长街短巷,醉倒在江南的杏花春雨和流水芬芳之中。怜爱着江南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更多的是因为她的涵养以及她那与世无争的性情。在江南一切都是祥和的:水总是静静地流,路也是慢慢地延伸着,就连江南人家的房屋也都是一律
3、的白墙黑瓦,没有深宅大院,没有城池高墙,一切都是那么淡然。行走在江南,心情会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像到了一个仙境,忘记了愁绪,忘记了纷扰,忘记了世俗的一切丑陋。只有在江南,在那种氛围的感染下,你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可以说,江南是心灵的一次完美折射,通过这种折射,我体味到了生命中那些隐藏着的美好。也只有在江南,我才会明白原来自己想要的是这么简单。在江南,我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冲动得只愿去做江南河面上的一盏灯,借助生命中那微弱的火光去揭开江南那神秘的面纱,把那份缥缈的古朴看得真真切切;或者变成千万座桥中承载千百年沧桑的一块卑微的砖石,静静地看着千百次分别,千百次回眸,千百次热泪盈眶,千百次望眼
4、欲穿。我并不属于江南,却疯狂地追逐着江南。记忆的最深处总有江南的影子在不定地飘忽着,像散失了千万年的情愫在期待着某一种回归。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种情结,只是梦呓般的吟唱我的故乡在江南。可过后总会觉得自己可笑,我的故乡又怎么会在江南呢?也许只是因为我是一个精神享受者,我把我的魂给了江南,毕竟她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梦,我醒不过来,也不愿醒来。只愿学江南女子温文尔雅,坦然自若,撑一把油纸伞缓缓走进深深的长巷,再也不离开了。 (选自读者2006年乡村版试读号,有删节)1、文章段中的两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江南临河小巷和古镇外小巷各自什么不同的特点?两者又有什么共同点? 。 。2、联系第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
5、题:“我”“想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只有在江南,我才会明白原来自己想要的是这么简单”? 。3、我“追逐江南”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作答。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4、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了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临河小巷:短促,明快。古镇外小巷:悠长,缠绵。共同点:具有音乐的美感,令人流连,使人陶醉。2、生命中的美好。因为江南一切都是祥和的,一切都是淡然的,只有在江南,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3、客观原因:因为江南的美,因为她的涵养以及她那与世无争的性情。主观原因:我是一个精神享受者,我把我的魂给了江南。4、结构上,首尾相合,前后照应;内容上,突出江南端庄典雅的特点和不可言状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