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 热量》教案2 苏科版
【教学目的】
1、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 知道热传递产生的条件。
3、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
什么内能,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引入新课〗
当条件改变时,物体的内能将会发生变化?
〖新授〗
1、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1)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机械能都属于自然界能量的一种,它们的单位都是焦(J).
(3)一个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不可以没有内能。
2、热传递
(1)热传递现象
(2)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4)热传递的条件: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5、热量的单位:焦耳(J)
6、可以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7、热量计算:
Ⅰ、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讨论:
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则:
(1)1kg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J
(2)2kg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2J
(3)2kg的铝温度从20℃升高到80℃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2×(80-20)J
Ⅱ、导出热量计算公式:
Q吸=cm(t-t0)
Q吸:物体吸收的热量 c:比热容 m:质量
t0: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 t: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
Ⅲ、同理可得:
Q放=cm(t0-t)
Ⅳ、例题讨论:
(1)0.5kg的铜温度从20℃升高到100℃,吸收多少热量?
(2)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为着800℃,质量是1.5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
(3)经测试,一只装水2kg的家用保温瓶经过24h,瓶内的水温从95℃降到65℃,问这段时间内瓶内的水的减少了多少?
〖小结〗
热传递产生的条件,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
〖练习〗
1、烧红的铁块放进凉水里,会听到“嗤嗤“的声音,这是凉水沸腾的声音,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_____,是因为水从烧红的铁块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天气很热,这个“热”表示___________;摩擦生热,这个“热”表示__________;冰熔化吸热,这个“热”表示___________.
3、0℃的冰完全熔化成0℃的水,体积减小,比较0℃的冰和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具有的内能相等 B、0℃的冰具有较大的内能
C、0℃的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D、无法确定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能是一个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B、内能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C、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D、炽热的铁水和冰冷的铁块都有内能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加快,物体的内能增加
B、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只存在着引力
D、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物体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激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7、关于物体的内能、温度分子运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变快,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C、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的热运动将停止,物体也没有了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不变
8、关于空中飞行的导弹所具有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B、既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
C、既有机械能,又有内能 D、一定有机械能,但不一定有内能
〖作业〗
《物理补充习题》P25:“基础题”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