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案
教学阶段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SI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学生作答
学生亲身实践.
1.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走进课堂,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2.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运用间接测量——“累积法”的思想才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二.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师: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
师:误差能绝对避免吗?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
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
1. 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2. 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
3. 秒表如何读数?
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
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
师:利用你的 “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
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
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课推向高潮.
四.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
新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