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得的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确定教具准备:活塞式抽水机模型、钳子、剪刀、指甲刀、铁架台、杠杆、钩码、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机械,如起重机,钳子,剪刀,指甲刀,滑梯,辘轳等。它们都是由一些简单的机械构成的,如杠杆、滑轮及滑轮组、轮轴、斜面等。而
2、在这些简单机械里,杠杆是最基本的机械,那么什么是杠杆?杠杆有些什么特点?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进行新课(一)、杠杆:1、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几个基本概念:(1)、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强调: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支点的位置;画好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在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虚线或实现表示
3、力臂,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举例:画出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练习】指出P60-图12.4-4中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2、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强调: (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思考: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方便准确地测出力臂)(2)杠杆平衡不一定在水平位置。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学生交流)引导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F1L1=F2L2图1(三)、杠杆的应用:
4、1、省力杠杆: L1L2,费距离。如:起子。2、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如:钓鱼杆。3、等臂杠杆:L1L2,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三、随堂小结:四、随堂练习:1、如图1所示,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如图中位置悬挂起来时,恰好处于水平位置,若把木棒从绳子悬挂出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B )A粗、细两端一样重 B粗端部分较重C细端部分较重 D无法判断哪端较重2、图2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有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缺图OGF图33、如图3中杠杆平衡,货物重为200N,在图中画出货物所受重力的图示及拉力F的力臂。4、如图4所示,O为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AO=OB=BC,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1的力臂L1,并标出F1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