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科学下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14532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 一章一节 地球上的水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 2.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3、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 2、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2、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二、教学分析 重点:水的分类及水的重要性 难点:大气中存在水的举例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对水有认识但深度不够。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加强学生对水的认识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显示图片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 回忆已有知识,能说出地球表面有大量水 从已知的认知结构导入课题   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了解水的三态 进一步了解水体在地球的分布和形态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水与生命,知识升华   对学生的分类能力进行训练    让学生体会图表表示知识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画图表的能力   归纳出海水不能直接饮用,自然引出海水淡化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鱼为什么能生存?(让学生阅读作业本中材料,培养阅读能力) 海洋植物为什么能生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科学地作出评价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在地球水总量中的数量关系。    从了解水到保护水,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在情感上能培养水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意识。 从已知的认知结构引申开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提问:你知道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他们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的? 投影归纳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归纳出地球的水体种类和存在的形态。 反馈 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 转换情景提问:假设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人们怎样获得维持生命的水? 讨论:现在我们了解了水的存在,请同学们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水作出分类,看哪个小组分类的种类多。 阅读课本第2页,作出海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图表 活动:品尝海洋水(从海洋中提取) 启发提问:对于海洋水,你们还有哪些知识想与同学们分享?对于海洋水你又有什么疑惑想要得到解决? 探究: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评点各小组方案的优劣,评选出最佳方案并介绍当今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 学生阅读陆地水部分内容,计算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水资源的多少?并画出图表。 讨论:有哪些现象证明大气中也有水呢? 讨论:现在我们知道,大气中有水,那么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 引导学生向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方向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画图 品尝海水 学生会问: 鱼为什么能生存? 海洋植物为什么能生存? 如何把海水淡化? …… 小组讨论,交流并设计合理的方案 学生讨论、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读图,画图 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论证结论 课外探究: 1、 完成你小组所设计的海水淡化实验 2、 完成你小组所设计的证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的实验 3、 查阅资料,解释海洋植物为什么能生存? 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一章一节 地球上的水 教案(第2课时) 慈溪市匡堰初级中学 阮耀辉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体内含有水 2、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理不开水,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和节约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教学难点:天平的正确操作与使用 教学用具:水稻籽粒、天平、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教学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那么生物体内有没有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新课教学: 生命起源于水中,陆生生物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生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细胞水分含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这个道理。 提问:植物体中有没有水?(有)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吗?(能)吃水果的时候口中会感觉到水,说明植物的果实中有水;炒青菜时,锅中会出现水,说明叶中含有水;吃甘蔗时,口中会感觉有水,说明茎中也含有水。 提问:干燥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水呢?(有)那么如何来证明呢?在这里我们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种子里含有水份吗? 见课本第6页 拿出天平,让学生说出天平的构造和如何使用,教师做补充说明。 做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烘烤时要使用木制试管夹,并使试管向上倾斜,这样水蒸气才容易在管口凝成水滴。 2、不要让试管底部碰到灯芯,而要将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保持受热均匀,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冷水溅到试管上,以免试管爆裂。 3、如果比较不同种子含水量的多少,应做到不同组的种子质量大致相同,加热时间也要大致相同。 通过烘烤前后种子质量的不同和观察到的试管口附近的水蒸气,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种子里也含有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植物体中都含有水,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这与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的汗水量高。生命活动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例如,根尖、嫩梢、幼苗,生命活动旺盛,含水量可达60%~90% ,而树干和风干的种子生命活动相对较低,含水量只有50%以下。降低植物体器官,如种子的含水量,能使其生命活动下降,有利于较长时间的保存。 小资料:常见农作物的种子含水量。 见课本第7页 提问:人体中有没有水呢?(有)你能举出哪些证据证明人体中含有水呢?(排尿、 出汗) 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72%、血液中含水80%、骨中含水50%。此外,人体中含水量还可随年龄、性别而不同,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如新生儿含水量可达75%~80%,成年男子约60%,成年女子约50%。 人对水的需要比食品更重要。一个人绝食1~2周只要饮水尚可生存,但如绝水则仅能存活几天。 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水也在不断被消耗,据调查估算,一般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约1.5L,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的0.5~ 1L,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饮水2~2.5L。 展示:人体各年龄段每日需要的水量 年龄 需水量(mL/kg) 年龄 需水量(mL/kg) 1周~1岁 120~160 8~9岁 70~100 2~3岁 100~140 10~14岁 50~80 4~7岁 90~110 成年人 40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年龄越小,生命活动越旺盛,每日需要的水量越多。 活动:观察缺水造成植物的萎蔫现象,体验水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见课本第8页 小结: 生物体内含有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本B 1~2页,指导丛书第9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综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