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分子和原子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14524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分子和原子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分子和原子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四)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重、难点突破 1、通过数学计算,让学生体会分子的大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 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机会。 4、从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与课本理论相结合。 5、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策略 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首先从分析学生熟悉的水蒸发、品红在水中扩散等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学生思考、分析以及活动与探究,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等结论。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分子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药品:浓氨水、酒精、蒸馏水、酚酞、冰糖等。 其他教学用具:沾有棉花团的“小树”、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1、放学回家,刚走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2、敞口容器中的水逐渐减少; 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 (二)趣味实验、激发兴趣 [投影]盛开的桃花图片及古诗 设问:在这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能否在课堂上让“桃花”盛开呢? 演示实验:沾有棉花团的“桃树”,棉花团上滴有酚酞,在“树”下放半小烧杯浓氨水,观察现象。 播放动画:氨分子从氨水中向空气扩散的微观示意过程 (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 1021个水分子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五)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投影] 课本第48页活动与探究内容。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现象。 播放实验的演示过程。 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六)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投影]:议一议: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flash动画] 微观展示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七)继续探究、培养能力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实验: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总结出分子的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八)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 (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一、课本52页:3(2)(3)(4)(6) 二、联想与体验:假如你是水中的一个小分子,你的生活会怎样? 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水分子的“生活”。 试一试:家庭小实验 将50mL黄豆和50mL小米混合,体积等于100mL吗?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 一、分子的存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全 品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