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 面 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器材:蓝玻璃、夹子、
2、干电池、白纸、直尺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备一、 情境创设:同学们都喜欢猜谜游戏吗?现在老师有一个跟今天这节课学习有关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课件显示谜语): “表面平平像块板,你笑它来它笑你,你变鬼脸它跟变”。学生猜出谜底:镜子。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反光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板书课题:34平面镜二、 活动探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1、师生共同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猜想与假设:像好像在镜后的某个地方设计实验:(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
3、后各放一枚相同的电池A、B(2)调节电池B的位置,使电池B与电池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用笔做好记号。(3)不断变换电池A的位置,重做几次。(4)移开电池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得出结论:像确实在镜子的后面猜谜讨论思考,讨论小组交流提出猜想进行实验看看纸上能否出现电池的像由刚才的实验,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教师评估: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学生自主探究除了以上一些结论,你还有哪此猜想?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教师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再组织同学们去探究。如:把像(电池B)所在的位置与物(电池A)所在
4、的位置连起来,它们的选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吗?3、活动小结(出示幻灯片)平面镜所成的像 (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 (实/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不垂直)。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像与物 (是/不是)上下颠倒的; (是/不是)左右相反的。问:如果已知镜面前有一个物体,该怎样画出此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呢?例: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师示范作图,边画图边讲解作图的要领,并告诉同学们这种方法叫“对称法”。练习: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三、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小组推荐代表交流自由发言先小组讨论好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活动回忆数学课上讲的对称图形学生板演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备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四、 课外调查(出示投影片)1、夜间行车时,为什么车内不宜开灯?为什么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都是否斜的,而不是竖直的?2、有没有表面不平的镜子,你在哪些场所见到过?它们有什么作用?五、 巩固练习1、身高1.68m的小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小明本人_m,他在镜中的像高_m;当他后退0.5m时,则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m。2、军事上用的潜望镜是_,牙医用来检查病人牙齿的反光镜是_,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是_,太阳灶用来聚光的镜子是_。3、手工制作制作一个潜望镜平面镜的应用阅读课本“光污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