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梳理二圣斗法过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赏析文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汲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养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三个方面仔细研读文章,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把握这篇文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以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细心品味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体会其
2、紧张中透着诙谐,语言妙趣横生的特点,初步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出与西游记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引出新课。(二)知识预览1作品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
3、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2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 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3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但在避讳“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其作品也往往被禁止。这类小说语言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
4、背景或为虚幻或假托海外某地,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流传。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托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著作。明代章回体小说西游记是古代白话神魔小说的经典。【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由于有的同学未读过西游记,由老师介绍本课故事发生的背景。缘起孙悟空强取了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在冥府的生死簿上勾去了自己的名字,被上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帝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将孙悟空骗到天庭当弼马温。孙悟空后知上当,大怒,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这一举动惹恼了玉帝,遂派托塔天王等人下界捉拿。众人先后与孙悟空交手,
5、均告失败。玉帝听从太白金星的劝说,再次招安,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而恰逢蟠桃盛会之时,孙悟空再次受辱,一怒之下,大闹天庭。后来悟空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于是重回花果山。玉帝派众神下界捉拿,都拿孙悟空没办法。于是观音菩萨推荐二郎神前去。本课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的。2学生听读课文(可以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设计意图:介绍故事背景,听课文范读,扫除文字障碍,帮助学生更快进入课文学习。】3请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试着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过程。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成
6、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隐身法,逃跑了。 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教学设计意图:初步理清文章中二圣的打斗过程,整体感知课文。】(四)理解研读阅读文章,分组讨论。提示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1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了制服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万物相生相克,恐怕无论孙悟空怎样变,二郎神也能马上变作一个对付他的克星。2文中作者的叙述语和二郎神等人的话语中,对悟空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其中含有什么不同的意味?作者称呼悟空为“大圣”,语带褒义;或称“猴王”,是对悟空本来身份的真实反映,没什么感情倾向
7、。二郎神等人对悟空的称呼有“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儿、猴王、(什么)齐天大圣”,其中,“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儿、(什么)齐天大圣”等含贬义,或用于当面称呼悟空,或用于二郎神与他的兄弟之间对答时,突出表现了瞧不起、敌视悟空的态度。“猴王”为中性语(原著中别人有称悟空为“猴妖”的),这是二郎神向李天王发问时对悟空的称呼,表明二郎神颇注意自身形象和身份,在和天上大神沟通时,注意言语的规范、有礼。3阅读文章,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特点。从文中的一些描述,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如写孙悟空在和二郎神斗“法天象地”时,见到猴兵猴将们被杀被捉,“自觉心慌”,表
8、现了孙悟空顾念同类、有情有义的特点。又如二人赌变化时,变做什么,孙悟空没有什么特别的顾虑,比如他变做花鸨,而花鸨在旧时被认为是低贱的鸟类;二郎神却自重身份,不愿与花鸨斗,于是现了真身。这个情节表现了孙悟空无所顾忌,没什么成见的性格特点,而二郎神则矜持,不肯纡尊降贵。【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五)品味鉴赏(学生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归纳)1紧张而有趣的情节。文中写二人赌各种变化,笔法灵活,同中有异,富有想象力。三次变化,都由孙悟空开始;变做的事物不同,二郎神的应对方法也不同。一连串的变化在你追我赶中进行,令人目不暇接。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语言活泼诙谐:如孙悟空变做二郎神,跑到二郎神的庙里,居然坐在中间一本正经地查看“香火”,二郎神赶回来,撞个正着,孙悟空被迫现形,却还有心调笑:“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好像他真有意接替二郎神的位置似的。【教学设计意图: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注意培养学生在习作中的迁移运用。】(六)课堂小结我们对识妖降魔的孙悟空赞叹不已。假如你也有孙悟空的本领,你现在最想为谁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同学们都想像孙悟空一样勇敢无畏、一心为大家。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够成为生活中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