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塑生命说课稿一、说教材再塑生命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2、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依据此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学会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从而梳理课文的思路结构。3.勾画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圈点批注,进而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加深阅读体验。4.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
3、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散文学习的现状,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理解盲聋哑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读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2讨论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师生互动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1个人情感体验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
4、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出自己或读出问题。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锻炼与人合作能力。四、说教学流程(一)质疑题目,导入新课初次看到文章题目,你产生了那些疑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谁再塑谁的生命?她原来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再塑生命成功了吗?(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由题目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提出问题,有利于其自觉的梳理文章的思路,获得整体印象,较好的体会文章的主题,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预习释疑,质疑交流针对以上问题或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疑问进行交流。(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收获或新的问题走出
5、文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做铺垫。)(三)明确目标,提出任务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学会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从而梳理课文的思路结构。3.勾画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圈点批注,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加深阅读体验。4.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操作:此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文章的脉络梳理,采用列提纲的形式,小组推选出本组的优秀作品,板演到前后黑板上;再在全班范
6、围内评选出最佳脉络提纲。意图:通过以上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大意的方法。)(五)问题引领,合作交流1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课文中划出依据)2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怎样的学生?(在课文中划出依据)3请你说说对文章题目“再塑生命”的理解。4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局部进行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
7、原则,让更多的孩子融入进来,在学案的设置上呈现的梯度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能力目标到情感价值观目标。前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重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养成圈点勾画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捕捉关键信息,从而解读人物形象。操作上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全班竞赛交流的形式。 第三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难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就能抓住本文的灵魂。操作上采用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体现自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设计第四个问题,是希望学生正确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真切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8、,对生命的热爱与执著,以达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操作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升华,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参与其中,谈自己从安妮莎莉文老师身上获得的启示,从而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六)读写训练,拓展延伸1爱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并模仿着写几句话。(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受到洗礼,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寻求情感上的升华;另一方面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并力求写出自我,写出个性。操作上采用同学自主仿写、小组范围内交流、优秀仿写语句黑板上展示的形式。)2你还知道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古今中外都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吧(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意在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并进一步成为自身行动的内驱力。操作上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七)作业布置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范例,在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视野延伸到课外,本环节安排的名著阅读重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走进名著的过程中,再次走进海伦凯勒,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