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法治国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的同事,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图文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规矩? 有人认为:“我年龄小,又不犯法,法律与我无关”,请问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材料:“毒胶囊事件”一、认识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
2、”的基本方略何时正式提出?(1997年,十五大)2、“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何时正式写入宪法?(1999年,九届二中全会)3、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主体:人民群众领导力量:党依据:宪法和法律客体(治理对象):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核心:依宪治国。4、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辩一辩:甲:只要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就能建成社会主义
3、法治国家。乙:只要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就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法机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有法必依)国家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8、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原因、意义、重要性)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
4、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法治和德治材料:“挟尸要价”1、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使人不敢犯罪,因为犯罪后要受法律制裁;道德使人不愿犯罪,因为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2、法治和德治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推行依法治国,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相辅相成课堂小结:依德治国依法治国 核心重要前提基本要求根本目的本质客体依据领导力量主体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