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 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8103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 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 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 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7卷第7期2 0 2 3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W u h a nS p o r t sU n i v e r s i t yV o l.5 7N o.7J u l y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6-0 1;修回日期:2 0 2 3-0 6-1 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 9 A T Y 0 1 2)。第一作者简介:崔乐泉(1 9 5 9-),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史。通讯作者简介:赵子建(1 9 7 6-),男,河南商丘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

2、的出场逻辑、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崔乐泉,赵子建(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4 5 0 0 0 1)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走出的是一条与西方体育现代化有着较大差异的发展之路,它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融聚西方体育现代化共同特征、呈现中国国情的体育现代化。根据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和对新时代新征程下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安排,由历史、文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及其特征体现,并着重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中展现的西方现代体育共同特征、中国特色作了全面分析。研究认为:

3、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发展与建设,表征了中国体育历史演进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当代体育发展的现实,体现了将当代西方体育现代化优势与经验适时融入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之中的事实。中国当代体育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建设,在充分地将当代世界体育优秀现代化体育理论与科学贯穿在自己改革实践的同时,积淀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整个人类体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现代化;出场逻辑;本质;特征;世界意义中图分类号:G 8 0-0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5 2 0 X(2 0 2 3)0 7-0 0 0 5-0 1 0L o g i c,E s

4、 s e n t i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W o r l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C h i n e s eP a t h t o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C U IL e q u a n,Z HA OZ i j i a n(S c h o o l o fP.E.,Z h e n g z h o uU n i v.,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0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h i n e s ep a t ht os p

5、 o r t s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i sa w a yo f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t h e w e s t e r n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E v e n t h o u g h i t s h a r e s t h e c o m m o n f e a t u r e so f t h e 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a l l c o u n t r i e s,i t i sb

6、 a s e do n t h e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w i t h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s o c i a l i s t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l e db yt h e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o fC h i n a.I n t h i sp a p e r,t h e r e p o r t o f t h e2 0 t hN a t

7、i o n a lC o n g r e s so f t h e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o fC h i n a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p a t ht o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a n dt h es t r a t e g i ca r r a n g e m e n t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8、n e we r a a n dn e wj o u r n e y,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e sw a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l o g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p r o c e s s,e s s e n t i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e a t u r e sw i t h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 h i s t o r y,c i v i l i z a t i o n,v a l u e,t h e o r ya

9、n dp r a c t i c e,a n de s p e c i a l l y 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 e s h a r e d c o m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i t h t h ew e s t e r nm o d e r n s p o r t s c o n n o t e d i n t h eC h i n e s ep a t ht o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10、I tw a s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p a t ht o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t h e s o c i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 b a s i s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C h i n e s e s p o

11、r t s a n d t h e r e a l i t y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p o r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 f l e c t e d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f a c t i n t e g r a t i n ga d v a n t a g e s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t h ec o m m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e s t

12、e r n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i n 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p a t ht o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a t i m e l ym a n n e r.T h e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s p o r t s r e f l e c t e dt h a t t h eC h

13、i n e s ep a t h t os p o r t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p r o f o u n d l y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t h ee x c e l l e n ts p o r t st h e o r i e sa n ds c i e n c eo f t h ew o r l ds p o r t s i nC h i n as p o r t sr e f o r mp r a c t i c e s,a c c u m u l a t e d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14、 t e r i s t i c sb a s e do ni t so w nn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p r o v i d e dab r a n d-n e wC h i n e s ep l a nf o r t h ep r o s p e r i t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p o r t s.K e y w o r d s:C h i n e s e p a t h t o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s p o r t sm o d e r n

15、 i z a t i o n;l o g i c;e s s e n c e;f e a t u r e;w o r l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作为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是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三者的有机统一。”2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二十大报告

16、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体育事业建设的具体形态,置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框架内,并融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其实,如果我们以大历史观考察百年以来党领导下的中国体育事业,其出场逻辑、本质特征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并成功塑造了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的“中国模式”3,在世界体育发展进程中凸显了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1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追求体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课题,中国亦未能例外。人类体育活动由脱胎于早期维持生产生活的身体技能形式,发展到今天融入众多

17、现代性竞技、游戏和教育特色的运动形式,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在履行着革旧维新的演进功能,而这一功能非常明显地反映着人类体育形态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趋势。正因为如此,对体育现代化道路的追求,就成为人类走向更高一级文明形态的标志之一。同样,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态,在迈入近代以后的百余年间,伴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亦在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积淀出自己独特的历史、文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出场逻辑。1.1 历史逻辑“在一个 现代性 有着多种形式的存在,也有着各种替代性选择的世界上,政治历史所要强调的,应当是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历史经验相契合的 种种 内

18、部叙事”4。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体育,走的是“被动输入型的非自主性现代化之路,这一阶段的现代化探索虽经历以器卫道 制度牵引 文化改造为主线的逻辑标准,但它只是在地域意义上重新复制一个西方”5。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在现代化标尺上表现迟滞苶弱的传统体育形态,在西方体育强势的压力中,如何重构中华民族新的体育存在方式,就成为近代中国体育谋求振兴的主要议题。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开始,体育强兵成为中国体育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戊戌变法将西方现代体育引入中国学校教育,在增加中国人体育基础认知的同时,强国思想逐渐为中国体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随着1 9 1 1年辛亥革命爆发,及随之而来的新文化运动、

19、日本侵华战争、国内战争,促使中国人对体育现代化的要求更为迫切。这一时期人民思想逐渐得以解放,融入西方现代体育观念的近代体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随着体操课逐渐转变为体育课,体育教学也开始主动吸收西方体育的教学方式。而以中西体育论争为主旨的“土洋体育之争”、竞技体育比赛中收回体育权活动的发起,甚至中国体育走出国门参与世界体育竞赛等重要社会变革,成为近代体育社会革命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提及的是,萌发于2 0世纪初期的新民主主义体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为一种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劳苦大众为主旨的新的体育形态,所体现出来的强身卫国思想,起到了唤醒民众体育权利意识的积极作用。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独特的军事

20、技术和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的体育组织、各类体育活动的创建与开展,在丰富、发展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同时,为后来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现代化的建设积累了经验,开拓了道路。1.2 文明逻辑“独特的文化传统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6。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体育现代化的生成与发展,在蕴含深厚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对既往传统化的超越。而这种超越不断推动着体育文明的现代化跃升,积淀淬炼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精华,创造出了人类体育文明的新形态。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东方思维模式“土壤”中的中国传统体育,铸就了自身德、艺相兼的传统文明烙印,而“以人为本”的传统体育精神、汇聚东方智慧的体育文明

21、特质,在历史的发展中最终形成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7。如由蹴鞠、捶丸、礼射、保健养生、武术等传统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优化观、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等等,都远远超越了西方文化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这种特质与精神使其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发展之路,创造人类体育文明新形态起到了文化奠基第7期崔乐泉,赵子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7 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当代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

22、展,集中展现了体育事业发展中所达到的物与人的有机统一;而绿色发展理念更蕴含着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人的价值旨归,亦即推进人和自然的良性互动;强调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发展引领作用的体育和平发展道路,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氤氲深厚的文明逻辑 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发展进程中,通过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而体现出的“实现现代文明超越并代替传统文明”8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出场的文明逻辑。1.3 价值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根本的价值指向是“一切为了人民”。同样,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余年的奋斗中始终遵循这一精髓要义且初心不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领导的新式体育形态

23、,其突出特色就是以全民参与为主体,而这种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形态,与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的“体育为人民”的理念分不开9。这种体育运动人民性的价值逻辑,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发扬光大,从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邓小平“借助体育运动实现人民体质提升是广泛性群众问题”,再到习近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不体现以人民为宗旨的体育发展思路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1从人民性出发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永恒主题,更是体育现代化道路

24、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在价值上关照的就是人的现代化,而人民体育实践的终极目的,是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之更高层次的人的体育现代化,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所追求的人的最终归宿8。1.4 理论逻辑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过程,现代化同样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代伊始,在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和一批接受过西方体育教育人员的倡导,现代化的体育竞技方式与理论,不断推动着中国体育走向现代化。在早期共产党人中,像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并接受过现代思想熏陶的毛泽东,对西方体育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作用表示极大的认同,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总结1 0。这

25、些对早期西方体育现代化理论的探讨与总结,推动了中国体育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在唤醒体育现代化意识的过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在新中国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体育建设的方针与思路;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体育在这段曲折的历程中摸索前行。1 9 7 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与之后中国体育回到国际大家庭,人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体育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不论是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科学训练与竞赛理论等,都为中国体育走向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当了解到西方现代体育已经发展成为“娱乐制造者”“健康生活加速器”,而我国体育理论仍

26、然停留在往昔户外运动水平这一现状之时1 1,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感,促使中国体育尽快赶上国际体育的发展步伐,迈上新的现代化征程的呼声开始沸腾。从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皆可以遵循各自的发展方式推进高阶文明,即便是在通向社会主义文明的道路也存在着“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可见,人类通向现代化文明的道路理应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特征1 2。正因为如此,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开始了新的探索。1 9 9 2年1 0月,中共十四大作出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

27、发展生产力。”1 3党的十四大精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伴随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的开展以及中华传统价值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彩演绎,中华体育精神所凸显“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1 49的内涵,作为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发挥了巨大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总揽国内外两个大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拓步前行。中国体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被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前进的中国体育,逐渐由理论上凝练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

28、活动内容、组织体系和运动模式,体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迈上了新的台阶1 44-5。1.5 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而进行的一种独立自主探索的实践逻辑。近代伊始,中8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国体育在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发展中开始摸索现代化的体育发展道路。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新民主主义的体育实践,中国体育人面对扑面而来的西方体育现代化浪潮,不断追寻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在体育器物、体育制度与体育思想层面苦心求索。但囿于当时的社会、政治乃至经济等条件,中国现代化体育道路只能在西方体育面前亦步亦趋,难以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上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

29、领中国人民,从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1 5。而融入其中的体育事业,亦同时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自己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全国自上而下体育组织建设与整体的治理,基于全国人民通过体育来振奋民族精神、发展社会经济、融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目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发展规模与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0、。体育发展作为兴国的一项重要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1 9 7 8年以后,基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和推进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通过群众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全国一盘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日益完善,中国体育在逐步走入体育大国行列的同时,吹响了迈向体育强国的号角1 6。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1 41 6,成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的动员令。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以2 0 2 0年、2 0 3 5年和2 0 5 0年3个历史阶段为时间节点提出的6大重要途径及9

31、个体育重大工程,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对国家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1 7。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更为新阶段我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2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本质特征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和推进并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一种全新定位”1 8。实际上,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现代化”,是一种昭示特定历史进程和相对发展状态的概念,它强调用发展的视角理解其内涵。历史上,一般大概率优先在产业变革中获益的是发达国家,在此基

32、础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现代化进程,且更易占领意识形态的“道德制高点”。所以,目前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1 9,如此一来,就会形成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就是现代化唯一选择的固化观念。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单一模式的话语霸权,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根本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 0作为建设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体育,同样经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之后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明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进程的实践,孕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2.1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探索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

33、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1当代中国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征程上走过了曲折的探索之路。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时期,面对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自力更生、克服经济落后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的独特道路。1 9 4 9年9月,在中国政协会议通过的 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提倡国民体育”。1 9 5 2年6月,在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题词发表的同时,又

34、提出了“健康第一”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2 1。对新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指导方针的明确,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础。而随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等体育管理机构的成立,2 0世纪5 0年代末逐渐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亦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未来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层面的保障。1 9 5 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1 9 5 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我国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在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任务。”2 21 9 6 4年

35、,周恩来总理在1 9 6 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更进一步提出,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第7期崔乐泉,赵子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9 期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2 3。党和政府提出的现代化,体现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道路的早期探索。1 9 7 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同年于北京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使得遭受“大跃进”“反右派”以及“文化大革命”阻碍的新中国体育事业,重新回到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体育科研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全面改革特征的中国体育事业,

36、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就在同年于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 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体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 4的奋斗目标。通过初步调整和恢复的现代化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借助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道路重新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造性实践中开创的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内生性的核心因素。”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现代化的探索,是在借鉴与学习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由中华民族自身的文明传统中生发出来的内生性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体

37、现了一种在中华文明复兴意义上打上西方文明烙印的现代化的超越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1 9 7 9年3月2 1日,邓小平同志曾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表述:“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2 5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2 6。邓小平同志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中国式”,实际上蕴含着“现代化的起始条件受制于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大主要特点1 9。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体委在1 9 8 3年向国务院提出的 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 中,正式提出了“在本世纪末要

38、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运动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2 7的现代化体育目标。进入2 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逐步加快了步伐。2 0 0 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适时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 8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阶段目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创造1 9。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9,亦成为2 0 0 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伴随着2 0 1 2年党的十八大后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适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后党的十九大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 02 0 2 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

40、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 1在新的道路上,中国式现代化正式开启了新征程。在2 0 2 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报告中,亦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的主体内容“青少年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以及“体育强国”置于文化专题做了论述,这是国家对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对体育发展道路做出的中国式判断。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任务之一。2.2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本质特征分析党

41、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中国体育,已经以一种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新形态展露在人们面前。而这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形态的形成,初始于外部压力导致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形成了其赶超型的外显特征。所谓的外部压力,源于近代中国涌入的西方强势体育文明;所谓赶超,则是变压力为主动,通过借鉴西方体育现代化发展经验,与中国体育历史文化传统融合起来,进而通过自我调适、共同发展以适应体育现

42、代化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通过内部危机进而转变为内在驱动力的一个初始1 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过程。通过变压力为主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赶超型中国体育现代化,体现的是一种后发国家在体育传统状态下依靠自身力量逐步赶超体育发达国家的赶超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这一赶超型具有典范意义,它在较高程度上为世界体育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呈现奠定了基础。而这正是我们认知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特征的关键。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包含了三个关键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三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这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

43、特征”与“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综合特征之完整展现,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体育道路特征,就是在此基础上积淀完善起来的。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2.1 各国现代化体育的共同特征“体育现代化的特征是现代体育有别于传统体育的征象和标志,是集现代化和现代体育特征为一体的多种品质的特征”3 2,这是学界对当代各国体育现代化共有特征的总体描述。实际上,这是“基于较早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这些国家因其 先发内生型 的现代化路径,其体育发展多源于社会的内生力,呈现为鲜明的 内生型体育 特征。”3 3而这类特征就是近代以来逐步普及

44、广布于世界各国的“西方现代体育”所共有的。对于这类体育现代化特征,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M a r xW e b e r)、诺贝特埃利亚斯(N o r b e r tE l i a s)和美国体育史学者阿伦古特曼(A l l e nG u t t m a n n)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过总结。其中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对体育现代化与制度化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埃利亚斯则“把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作为文明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讨论”3 4。而古特曼由现代西方体育与古代体育对比的角度,从以下7个方面对现代体育以及体育现代化的共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3 5。第一,体育现代化的世俗化特征。这类世俗化特征

45、亦被称为世俗信仰倾向,亦即信仰崇尚现代体育的公平竞赛原则,如此一来就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为了确保体育运动中的公平原则,要求社会精英参与活动的评判,其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参与者的比赛规则之中。第二,体育现代化的平等体制。现代体育崇尚公平竞争,即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比赛机会,且比赛的条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参与机会越平等成绩就越不平等,但这更由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人平等参与情况下,给予参与者的平等发挥技能的机会。由此出发,通过平等参与而表现出的竞赛成绩的不平等,正是体育现代化的一个必要特征。第三,体育现代化的专业性。诞生于工业产业的现代体育,其现代化的特征体现为拥有越来越复杂的专业性分工

46、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运动员专攻某一项竞技运动项目,与此同时在一个运动团体中均有独立的专业化角色。体育现代化中的职业化即由此演进而来。第四,体育现代化的目标性。现代体育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参与者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亦即参与者可以通过发现最有效或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竞技目标;还可以经过前期的包括训练在内的准备与组织,通过竞赛等工作来最大化地提高自己获胜的机会。第五,体育现代化的科层管理性。随着体育的日益现代化,对其组织、竞赛等实施分工与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并涉及全球、洲际、国家以及地方等不同的层级。如现代体育俱乐部中设立的包括许多成员的管理委员会、相关体育协会中根据专业水平

47、与既往经历确定的体育官员职位、竞技比赛中根据业务能力而不是任人唯亲选择与任命的裁判等等,都属于体育现代化科层管理性的重要特征。第六,体育现代化的量化分析特征。这类特征体现在现代体育活动竞赛成绩中完整历史数据的记录,通过竞赛成绩数据的量化分析,可以为观众提供大量需要的相关信息。第七,体育现代化的纪录追求特征。重视通过竞技获胜进而达到自我超越的精神需求,是现代体育最突出的特征。奥林匹克竞技比赛中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不断激励着运动员去勇敢拼搏并努力打破世界纪录。现代体育运动中振奋人心的纪录追求,鞭策运动员们演绎不断挑战新目标的传奇。2.2.2 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体育特征除了

48、呈现“内生型体育”特征,在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发展中,还有一类通过“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路径体现出的“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体育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类特征总体表现为“两种发展状态:旨在赶超的非常态的政府驱动型;旨在全面服务社会的常态的社会内生型。”3 3这一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在融聚世界体育现代化内涵的同时,更凸显出本国国情的独特性。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主体约1 4.1 3亿人的巨大人口体量。相关资料显第7期崔乐泉,赵子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出场逻辑、本质特征及世界意义1 1 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 8%,当今世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人口不超过1 0亿。而

49、在一个1 4亿多人口大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现代化道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满足巨大规模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所拥有良好公共健康水平与体育服务需求。而达到这样的要求,不仅在当代世界体育发展史上是个奇迹,即使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前所未有。这在为如何实现超大规模国家的体育现代化给出中国方案和智慧的同时,更将彻底改写世界体育发展的版图,其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空前的、世界性的。因而在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1的中国,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发展的重要表征。第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50、,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体育的福利,这实际上凸显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共享”的关键是共同,而不是少数人、少数地区。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3 6,同时更为共享体育现代化福祉提供了条件保障。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中提出,到2 0 3 5年,“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3 7这为打造体育全产业链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体育消费和加强体育市场监管提供了政策保障3。在此基础上,打造多方面、多种类且更具活力的体育消费新场景,是把“共享”体育福祉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形成与发展历史进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