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桌互考书下重点实词。2.分组齐读课文。二、整体感知1解题:“记”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明确: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并归纳段意明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自然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三、课文研读1.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滕子京的政绩,修楼盛
2、况,作记缘由。2.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绘,原因是什么?明确:第一,“前人之述备矣”,因为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4.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明确: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5.第二段是如何写景的?明确: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渲染浩瀚的气势。接着从空间上写浩瀚的湖面。最后从时间上写湖面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6.“衔远山,吞长江”一句,好在哪里?明确: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7.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四、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前两段。板书设计:岳阳楼范仲淹修楼背景、作记缘由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阔大胸襟、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