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782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四章-血液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生理与血液生理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马小娟马小娟 主讲教师简介主讲教师简介 马马小小娟娟,女女,博博士士在在读读。20072007年年7 7月月毕毕业业于于新新疆疆医医科科大大学学病病理理学学与与病病理理生生理理学学专专业业,同同年年9 9月月留留校校任任教教。现现为为新新疆疆医医科科大大学学基基础础医医学学院院病病理理生生理理学学教教研研室室讲讲师师。在在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多多采采用用启启发发式式、问问题题式式、案案例例式式等等课课堂堂教教学学形形式式调调动动学学生生的的主主动动性性和和积积极极性性,注

2、注重重培培养养学学生生提提出出问问题题、分分析析问问题题和和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能能力力。教教学学效效果果较较好好。教教学学成成果果:案案例例式式教教学学法法的的实实施施与与效效果果调调查查分分析析获获新新疆疆医医科科大大学学第第五五届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第第一节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第四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第五节第五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了解血液的功能。2掌握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pH值、

3、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3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4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5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基本功能。6了解各类白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破坏。7熟悉红细胞的生成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的关系。8熟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9了解抗凝系统的作用;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10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分型依据、输血的原则。熟悉Rh血型。11掌握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12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及其特点13.掌握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14了解DIC的防治原则。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一

4、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浆 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红细胞 血细胞血细胞 白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血小板 血液血液 血细胞(血细胞(45%45%):):红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血小板 血浆(血浆(55%55%)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血液能将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由肺 及消化道运送到全 身各组织细胞,再将组织的代谢产物运送至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缓冲作用:缓冲作用:血液内所含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恒定的。血浆作为一缓冲系统,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调节体温调节体温防御和保护作用: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浆中含

5、有的多种免疫物质以及血中的淋巴细胞,均具有免疫作用。白细胞具有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分解作用。血小板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破碎时,有止血和凝血作用,为机体的保护功能。1.1.血浆(血浆(plasma)plasma)血血浆浆主主要要成成分分包包括括水水和和溶溶解解于于其其中中的的多多种种电电解解质质、小小分分子子物物质质、蛋蛋白白质和一些气体。质和一些气体。除蛋白质外,溶质和水很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除蛋白质外,溶质和水很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蛋白是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血浆中各种

6、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白蛋白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球蛋白:11、22、四种球蛋白。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正常值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60-80g/L 白蛋白(白蛋白(A A):约):约404050g/L50g/L 球蛋白(球蛋白(G G):约):约202030g/L30g/L 纤维蛋白原:约纤维蛋白原:约2 24g/L4g/L A/GA/G比值:比值:1.51.52.5/L2.5/L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NPN

7、)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其它其它 血血浆浆中中含含有有葡葡萄萄糖糖、脂脂类类、乳乳酸酸,微微量量酶酶、维维生生素素、激激素素以以及及少少量量气气体等。体等。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A.A.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B.B.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C.C.参与生理止血功能参与生理止血功能 D.D.防御功能防御功能E.E.营养功能营养功能血清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不含纤维

8、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血血血血涂涂涂涂片片片片:观观观观察察察察血血血血细细细细胞胞胞胞形形形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态最常用的方法态最常用的方法态最常用的方法 染染染染色色色色液液液液含含含含美美美美蓝蓝蓝蓝、伊伊伊伊红红红红、天天天天青青青青等等等等,将将将将各各各各种种种种血血血血细细细细胞胞胞胞一次染出一次染出一次染出一次染出2.2.血细胞血细胞(red blood cells,RBC)(red blood cells,RBC)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概概 念: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念: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正常值:

9、男性为男性为40405050,女性为,女性为37374848 变变 化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二、血量二、血量 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7 78 8(体重为体重为体重为体重为60kg60kg60kg60kg的人,血量约的人,血量约的人,血量约的人,血量约5L5L5L5L)循环血量(circulation blood):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迅速流动。贮备血量(reservoir blood):“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血量恒定血量恒定 血压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

10、必要条件失血失血10%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恢复 失血失血20%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失血失血30%30%出现生命危险出现生命危险三、血浆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理意义三、血浆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理意义 全血全血 血浆血浆 红细胞红细胞 颜色颜色 红色红色 淡黄色淡黄色 红色红色 比重比重 1.0501.060 1.0501.060 1.0251.030 1.0251.030 1.090 1.090 粘滞性粘滞性 45 45 1.62.4 1.62.4 渗透压渗透压 300300mmol/Lmmol/

11、L pH 7.357.45 pH 7.357.45缓冲对:缓冲对: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20/1=20/1 PrPr钠盐钠盐/Pr;Pr;Na 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概念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分类分类: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主要为NaCl)(NaCl)(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压力大(300mmol/L(300m

12、mol/L或或770KPa)770KPa)小小(1.3mmol/L(1.3mmol/L或或3.3KPa)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说明说明: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等等渗渗溶溶液液:由由于于0.90.9NaClNaCl溶溶液液或或5 5葡葡萄萄糖糖溶溶液液与与血血浆浆渗渗透透压压相相近近称称为等渗溶液。为等渗溶液。(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1.1.形态:成熟形态:成熟RBCRBC无核无核,

13、双凹圆盘状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周边稍厚。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二二.红细胞红细胞 1.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RBCRBC在循环中,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在循环中,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A.A.变形能力变形能力 1/RBC1/RBC内粘度内粘度 B.B.变形能力变形能力S/VS/V (S S:表面积;:表面积;V V:体积):体积)S/VS/V变形能力变形能力(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2.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正常正常RBCRBC内渗透压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RBCRBC渗透脆性:

14、渗透脆性:RBC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RBCRBC对低渗盐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0.42%NaCl:0.42%NaCl:开始溶血;开始溶血;0.35%NaCl:0.35%NaCl:完全溶血)完全溶血)2.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抗凝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玻管内抗凝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玻管内(沉降管沉降管),RBC),RBC正常时沉降很慢。正常时沉降很慢。RBC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uspension

15、 stability)stability),其大小以血沉表示。,其大小以血沉表示。血沉(血沉(ESRESR):以第):以第1 1小时末小时末RBC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RBC沉降速度,称沉降速度,称 为血沉为血沉 男:男:0-15mm/h,0-15mm/h,女:女:0-20mm/h 0-20mm/h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三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

16、是基本原料。(3 3)红细胞成熟的必需物质:)红细胞成熟的必需物质:叶酸,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B12 2.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干 细细 胞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BFU-E)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CFU-E)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骨骨 髓髓 缺氧、缺氧、RBCRBC或或Hb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雄激素、雄激素、T3T3、生长素、生长素红细胞的破坏红

17、细胞的破坏 RBCRBC寿命寿命120120天左右天左右 临临床床常常见见的的贫贫血血类类型型:缺缺铁铁性性贫贫血血,巨巨幼幼红红细细胞胞性性贫贫血血,脾脾性性贫贫血血,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破坏场所破坏场所血管内占血管内占10%主要在血管外(脾、肝)主要在血管外(脾、肝)二、白细胞二、白细胞(white blood(white blood cells,WBC)cells,WBC)(一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总数总数:4.0:4.010.010.010109 9/L(4000/L(400010000/mm10000/m

18、m3 3)分类分类:中性粒细胞占中性粒细胞占50507070 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占20203030 单核细胞占单核细胞占2 28 8 嗜酸性粒细胞占嗜酸性粒细胞占0 07 7 嗜碱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0 01 1 三、血小板三、血小板数值数值: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为10010030030010109 9/L(10/L(103030万万/mm/mm3 3)。功能特性功能特性:粘附粘附 聚集聚集 释放释放 收缩收缩 吸附吸附 血小板生理功能血小板生理功能:凝血和止血作用凝血和止血作用:损伤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血

19、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松软血栓 聚集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扩大血栓 收缩收缩:在在CaCa2+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坚实血栓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一、生理性止血的概念 二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二

20、、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 血凝血凝: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凝。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凝。(一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正常血液凝固过程正常血液凝固过程内源性内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外源性外源性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的控制抗凝血酶:糖蛋白肝素:酸性粘多糖 肝素主要是通过抗凝血酶发挥间接抗凝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概念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液化的过程。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液化的过程。意义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防血栓形成。过程

21、过程:_激激 活活 物物血管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依赖因子激活物激活物抑抑 制制 物物抗活化素抗活化素抗纤溶酶抗纤溶酶纤纤 溶溶 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正常血液纤维蛋白溶解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FDP第四节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而引起以量促凝物质入血,而引起以凝血,纤溶失平衡凝血,纤溶失平衡为主要特征的为主要特征的病病理过程。理过程。DICDIC概

22、念概念 DIC =DIC =栓塞栓塞 +出血出血 特点:先高凝,后低凝特点:先高凝,后低凝一、DIC原因和机制急性重度感染产科意外大量组织损伤恶性肿瘤一、DIC的病因和机制 由多种病因引起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激活内外源凝血系统造成通过激活内外源凝血系统造成DIC.DIC.(一)组织严重破坏,启动外凝系统(一)组织严重破坏,启动外凝系统 原因:手术、创伤、产科意外、肿瘤原因:手术、创伤、产科意外、肿瘤 机制:机制:IIIIII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 性凝血系统性凝血系统 (二)血管内皮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二)血管内皮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原因:内毒素、病毒、缺氧原因

23、:内毒素、病毒、缺氧 血小板附着受损的内皮细胞表面(单血小板附着受损的内皮细胞表面(单 箭头指示)箭头指示)正常内皮细胞(电镜扫描)VECVEC损伤为什么损伤为什么会导致会导致DICDIC?内毒素可直接损伤内毒素可直接损伤VECVEC,或通过或通过TNFTNF、IL-1IL-1、PAFPAF、C5aC5a介导介导VECVEC的损伤的损伤(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1.1.红细胞损伤红细胞损伤原因:异型输血、免疫性溶血原因:异型输血、免疫性溶血机制:机制:RBCRBC破坏释放破坏释放ADPADP和磷脂和磷脂 内毒素引起肾内毒素引起肾DICDIC2.2.白细

24、胞损伤白细胞损伤原因:内毒素、白血病原因:内毒素、白血病机制:释放机制:释放因子和凝血活酶样物质,启动外凝系统因子和凝血活酶样物质,启动外凝系统白细胞白细胞 3.3.血小板损伤血小板损伤原因:内毒素、免疫复合物、内皮受损原因:内毒素、免疫复合物、内皮受损 血小板在血小板在血小板在血小板在DICDICDICDIC发病中一般起继发作用发病中一般起继发作用发病中一般起继发作用发病中一般起继发作用(四)其它(四)其它促凝物质入血促凝物质入血胰蛋白酶、蛇毒、羊水、细菌、病毒胰蛋白酶、蛇毒、羊水、细菌、病毒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酶,酶,

25、酶,酶,促进促进DICDIC发生、发展发生、发展发病机制小结病因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系统组织破坏III入血激活外凝系统RBC,WBC,Plt受损血液凝固性其他促凝物质入血激活凝血系统DIC始动环节:XII,III的活化DIC中心(主导)环节:凝血酶原凝血酶 二、影响二、影响DICDIC发生发展因素发生发展因素(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MPS)功能受损)功能受损 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功能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功能(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肝功能障碍时抗凝能力下降或凝血物质合成减少而致DIC.(三)血液的高凝状态机制(三)微循环障碍(三)微循环障碍-休克休克

26、血液淤滞,凝血物质聚集,血流变异常血液淤滞,凝血物质聚集,血流变异常三、三、DICDIC分期和分型分期和分型1.1.高凝期高凝期2.2.消耗性低凝期消耗性低凝期3.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四、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凝血功能障碍(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出血机制:机制:1.1.凝血物质被消耗凝血物质被消耗2.2.继发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因子水解继发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因子水解3.FDP3.FDP形成形成(抗凝血)抗凝血)FDP检测3P 3P 试验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nation plasma protamin

27、paracoagunation test)test):鱼精蛋白:鱼精蛋白+(FDP+FDP+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多聚体D-D-二聚体检查:是诊断二聚体检查:是诊断DICDIC的重要指标。的重要指标。DICDIC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二)微血栓形成(二)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器官缺血,缺氧器官缺血,缺氧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功能衰竭(功能衰竭(single-or multi-organ single-or multi-organ failure)failure)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D

28、ICDICDICDIC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微血栓大量形成!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微血栓大量形成!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微血栓大量形成!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微血栓大量形成!肺肺肺肺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 肾肾肾肾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 心心心心心泵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障碍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华华华华-佛综合症佛综合症佛综合症佛综合症 垂体垂体垂体垂体席汉综合症席汉综合症席汉综合症席汉综合症 心肌中的微血栓心肌中的微血栓肝内微血栓肝内微血栓(三)(三)循环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休克休克机制:机制:1.1

29、.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回心血量、心输出量 2.2.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 (激肽、组织胺(激肽、组织胺、FDP FDP )3 3.广泛出血广泛出血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HA)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HA)概念:概念:特点:外周血见裂体细胞(特点:外周血见裂体细胞(schistocyte)schistocyte)机制:微血管内广泛的纤维素性微血栓形成,结成细网,机制:微血管内广泛的纤维素性微血栓形成,结成

30、细网,RBCRBC通过时造成通过时造成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RBC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扫描电镜,左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扫描电镜,左 20002000,右,右 52005200)五、五、DICDIC的防治原则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 重新建立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重新建立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概概 述:述:血血型型的的发发现现:1901:1901年年Landsteiner Landsteiner 发发现现了了第第一一个个在在临临床床上上有有重重要要意意义义的的RBCRBC的的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血型

31、型的的分分类类:目目前前已已知知人人类类的的RBCRBC除除ABOABO血血型型外外,还还有有R R、KellKell、MNSSMNSS、P P等等1515个血型系统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还发现一些亚型。也也发发现现了了其其他他细细胞胞的的血血型型系系统统,如如人人白白细细胞胞上上的的抗抗原原系系统统(HALHAL)在在体体内内分分布布广广泛泛,与与器器官官移移植植的的免免役役排排斥斥反反应应密密切切相相关关;白白细细胞胞和和血血小小板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一一)分型原则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以红细

32、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原物质 凝集素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的特异抗体注注:四四种种血血型型都都有有H H抗抗原原(是是形形成成A A、B B抗抗原原的的结结构构基基础础),但但其其抗抗原原性性较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 H抗体。抗体。A1A1型型RBCRBC可与可与A2A2型血中的抗型血中的抗A1A1发生凝集反应。发生凝集反应。A2A2型和型和A2BA2B型的抗原性比型的抗原性比A1A1型和型和AB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A2型和型和A2BA2B型误判定为型误判定为

33、O O型或型或B B型。型。(二)发生与分布(二)发生与分布 决定决定ABO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性基因,A A基因和基因和B B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是显性基因,O O基基因是隐性基因。因是隐性基因。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的血型。但只能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能作出肯定的判断。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胚胎上的RBCRBC可检测到抗原可检测到抗原A A和抗原和抗原B B,但,但抗体却在出生后抗体却在出生后2 28 8个月开始产生

34、,个月开始产生,8 81010岁时达高峰。岁时达高峰。基因型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 OO OOO O AA AA,AO AAO A BB BB,BO BBO B AB AB AB AB(三)血型的鉴定(三)血型的鉴定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一一)Rh)Rh血型抗原血型抗原:人类人类RBCRBC膜上有膜上有C C、D D、E E六种抗原,六种抗原,以以D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分型:分型:RhRh+:有:有D D抗原为抗原为RhRh阳性阳性(汉族汉族9999)Rh Rh-:无:无D D抗原为抗原为RhRh阴性阴性 (二二)Rh)Rh血型抗体血型抗体:主要是主要是IgG,I

35、gG,属免疫性抗体属免疫性抗体,故可通过胎盘。故可通过胎盘。特点特点:血清中不存在血清中不存在“天然天然”抗体。抗体。当当RhRh+的的RBCRBC进入进入Rh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Rh的的抗体。抗体。(三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Rh血型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Rh血型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同2.2.妊娠:妊娠:RhRh-的母亲的母亲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Rh+者,孕妇的抗者,孕妇的抗RhRh+的抗体,可通过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36、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第一次孕儿为RhRh+,胎儿的,胎儿的RBCRBC因某种原因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孕妇体内产生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孕妇体内的抗Rh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三、输血原则三、输血原则直接配血直接配血(主侧主侧)RBC +)RBC +血清血清 -+-+间接配血间接配血(次侧次侧)血清血清 +RBC -+-+RBC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结论:供血者结论

37、:供血者RBC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可可 慎少慎少 不不 不不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结结 果果1.1.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由下述哪一个因素所引起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由下述哪一个因素所引起的A.A.因子因子被激活被激活 B.B.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被激活被激活 C.C.血小板破裂血小板破裂 D.D.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 E.E.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被激活被激活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2.DIC2.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A.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被激活被激活 B.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38、障碍 C.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E.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3.DIC3.DIC不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碍是不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碍是:A A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急性呼吸功能障碍 B B急性肾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障碍C C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D D再性障碍性贫血再性障碍性贫血 E E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4.DIC4.DIC时时,血液凝固性障碍准确的表述为血液凝固性障碍准确的表述为:A.A.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 B.B.先高凝后转为低凝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C.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D.血液凝固性无明显变化血液凝固性无明显

39、变化 E.E.血液凝固性降低血液凝固性降低5.DIC5.DIC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A.凝血酶原减少凝血酶原减少 B.B.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C.C.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E.E.纤溶酶增多纤溶酶增多6.6.严重创伤引起严重创伤引起DICDIC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A.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B.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大量入血大量入血 C.C.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被激活被激活 D.D.凝血因子凝血因子X X被激活被激活 E.E.直接激活凝血酶直接激活凝血酶7.7.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血

40、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决定血浆总渗透压8.8.关于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 B.B.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 C.C.红细胞具有渗透脆性红细胞具有渗透脆性 D.D.红细胞只能运输红细胞只能运输O O2 2 E.OE.O2 2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与血红蛋

41、白结合后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9.9.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是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是A.A.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B.凝血因子凝血因子C.C.凝血因子凝血因子D.D.凝血因子凝血因子E.E.凝血因子凝血因子10.10.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是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是A.A.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B.凝血因子凝血因子C.C.凝血因子凝血因子D.D.凝血因子凝血因子E.E.凝血因子凝血因子1.A 2.C 3.D4.B 5.D 6.B7.B 8.D 9.B10.B复习思考题标准答案复习思考题标准答案参考书参考书1.1.张建龙主编,张建龙主编,人

42、体机能学人体机能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材,科学出版社,20072007年年2.2.金惠铭主编,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第六版规划教材,第六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06年年3.3.姚泰主编,姚泰主编,生理学生理学,第六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第六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 ,20042004年年4.4.周爱儒主编,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六版规划教材,第六版规划教材 ,人,人民卫生出版社,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5年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熊丽丽.魏文宁.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6,12(2):61-6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1.http:/124.117.236.72/G2S/Portal/OrganizationDetail.aspx?id=1052.http:/124.117.236.72/G2S/Portal/OrganizationDetail.aspx?id=1373.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