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中秋咏月诗时间地点七年级办公室召集人课题十三中秋咏月诗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背诵。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1、导入:2、板书课题:水调歌头3、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熟悉背景。(2)、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3)、鉴赏诗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 :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作者,熟习背景。2、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 3、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词中哪些
2、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手法吗?5、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6、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中,你如何理解?学生自学: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上阕:月下饮酒 下阕:对月怀人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教学过程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1、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中,你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填空:1、水调歌头明月
3、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作者_,字_,号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下阕问_,归根结底,是问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1、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2、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本文诗句除外。 六、教师小结(1分钟)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水调歌头上阕:月下饮酒 下阕:对月怀人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
4、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