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了前两个自然段。本节课我们继续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后几个自然段以及写作上的手法。课堂实录一、复习回顾,积累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积累。】1.重要文言词的解释(师指名背)。2.重点语
2、句的翻译(师指名背)。3.重点问题的理解(师指名答)。4.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掌握前两个自然段文言词意思及翻译(结合自主学习卡积累展示)。二、合作交流,研讨赏析。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感情。】(一)合作交流第三自然段(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如何理
3、解小溪的“明灭可见”?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二)合作交流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凄清寂静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感情。三、精读研讨,探究质疑。【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4、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四、扩展延伸 从文中选取其中最让自己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动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内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示例: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小石潭中,看,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鱼儿们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石头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他们忽然,鱼儿们全都游开了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
5、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泡,还不忘向你热情地摇尾问好呢!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在文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作者写景的方法(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运用修辞、寓情于景),更让我们看到了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水彩画(寓情于景的写法);也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乐曲(抑郁寡欢的情感);更是一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山水游记的名篇)。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2、读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其他篇章。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游鱼: 动 静 结 合 溪身:曲 折 蜿 蜒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岸势:参 差 不 齐潭中气氛:凄清寂静 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