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母亲课 题我的母亲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了解作者课前检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小结达标测试导入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课前检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小结达标测试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
2、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1962年2月24日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给加点汉字注音。文绉绉( ) 眼翳 ( ) 穈先生( ) 佃户( )眼翳( ) 锁匙( ) 轻薄( )三、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
3、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3、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和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回忆我的母亲 )第三部分(13)总写母亲给“我”的影响使“我”能和气、宽待人,能体谅别人。( 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
4、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达标测试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学生笔记学生注音读书并思考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请简要概括一下胡适眼中有关“母亲”的印象,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提示:概括事件时请注意两个要素:什么人什么事。) 板 书 设 计第一部分(14)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第二部分(512)回忆我的母亲 第三部分(1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