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准确复述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二、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三、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
2、(一)导入新课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本文前传)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
3、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二)知识预览1介绍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他也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2写作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莫顿享特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悬崖边,眼看着
4、伙伴们爬上了崖顶,他要上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莫顿享特一小步,一小步爬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正音解词,扫除阅读障碍。(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字词学习内容)训诫(ji) 耸立(sng) 迂回(y) 凝视(nng)啜泣(chu) 纳罕(n hn) 陡峭(qio) 嶙峋(ln xn)心惊肉跳(jng)头晕目眩(xun) 小心翼翼(y)训诫:告诫、教导。嶙峋:形容人瘦削。纳罕:惊奇、诧异。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
5、。啜泣:抽噎(y),抽抽搭搭地哭。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眩,(眼睛)昏花。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教学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巩固基础知识,准备阅读文章。】(三)整体感知1默读(或听读),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默读(或听读),理清文章脉络。(1)起因(13) 游戏玩厌,去爬悬崖。(2)经过(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3)结果(1622) 父亲指点,摆脱困境。(4)启示(23) 分解困难,赢得胜利。【教学设计意图: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整体感知课文。】3复述课文。(1)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冒险(开头不能动弹。)脱险(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
6、了的经历。)(2)复述准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我”脱险了吗?“我”是如何脱险的?脱险之后“我”有什么感受?复述思路:天气炎热去爬悬崖爬到三分之一处,“我”不敢继续爬,而别人却继续爬上崖顶 “我”一个人被扔下产生恐惧心理杰利带来父亲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我”产生成就感,得到人生感悟。 【教学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结构,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帮助,注重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四)理解研读探究性品味“冒险”“脱险”两部分,深入理解文
7、章主旨。(讨论法)1文章在写“脱险”前首先进行了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想想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间接表现人物性格。夜色降临更进一步烘托了“我”内心的恐惧与紧张,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第415自然段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我”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语句。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第8自然段: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第9自然段: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第11自然段:软弱地哀求。第14自然段:头晕目眩,啜泣。第15自然段: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
8、弹。3第1622自然段中,“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了悬崖,摆脱了险境,此时“我”的心理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找出这部分中能够表现“我”心理变化过程的语句。“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小心翼翼)(第17自然段:“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既而:信心萌发(第21自然段:“这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随后:信心大增(第21自然段:“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第22自然段:“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4课文主要写“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怎样的心理?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小心翼翼
9、的心理。5“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抽抽搭搭地哭 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恐惧、伤心、害怕。第二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6朗读最后一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教学设计意图:细化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一步步地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达到加深理解课文主旨的目的。】(五)品味鉴赏1多角度阅读(讨论法)(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10、?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悬崖边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儿子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地爬下来。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他更加娇气、胆小。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母亲角度:慈母多败儿。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地叫了一大帮人来。此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迈出家门半步,不准“
11、我”与杰利玩。(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杰利角度:杰利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胆小。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依然是“我”的朋友。(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
12、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四个孩子的角度: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地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悬崖边,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4)下面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自由畅谈: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如果是你的父亲,他会怎样做?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读出新的体会、启示,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写作手法(总结讲授法)(1)叙事技巧娴熟:前后呼应,设置伏笔;详略
13、得当。(2)描写准确恰当:多处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自然环境描写。(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由生活中一件极小的事情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六)课堂小结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的启示,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朋友们。 (七)拓展延伸走一步,再走一步吴 强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