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一步再走一步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学期第 课时本单元第 课时日期 月 日课型新授主备人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3.体会文章主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及文章主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二、了解散文知识及作者(3分钟):1.简单了解散文的知识:形散神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本文为叙事散文。2.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
2、七年级课本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三、自学检查:听写生字词及字词解释(4分钟)。(1)字音:训诫(ji) 耸立(sng) 迂回(y) 凝视(nng) 啜泣(chu) 纳罕(hn) 瘦骨嶙峋(ln xn) 头晕目眩(xun)小心翼翼(y) 陡峭(du qio) 着眼(zhu)(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诫。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纳罕:觉得惊奇,诧异。 啜泣:抽泣,低声哭泣。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入骨。 心惊肉跳:
3、形容极度害怕。头晕目眩:头很晕,眼睛昏花。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抢答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4.故事情节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其起止分别是在哪?明确:1.费城。 2.七月 3.六个(包括作者) 内德 杰利 4.(115)第一部分 (1622)第二部分五、研读课文,回答问题(20分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划,把你的理解旁批在课本中:1.悬崖给我的感觉是怎样的?“我”爬悬崖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阐述)
4、2.“我”是怎样一步步地脱险的?在这过程中,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明确:1、悬崖给我的感觉、爬悬崖时的表现:A、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未爬)B、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跟着他们向上爬)C、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终于爬上石架)D、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伏在岩石上,上不去下不来)这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恐惧。脱险的过程及我的内心的变化: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听见)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C.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六、当堂训练(10分钟):配套第1、2、3、4题。七、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配套第一大题。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