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1) 新人教版课题本学期总第 课时本单元第 课时课型讲读主备人日期复备人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2、理解名句“先天
2、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复备一、导入:交流范仲淹的有关知识岳阳楼上有一副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何意?请从岳阳楼记中寻找答案。二、背景简介: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岳阳楼的风景画,形、声、色俱备,引发学生观赏兴趣。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
3、韵美教师指导: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
4、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四、翻译课文,理解文意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多媒体提示。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难句通译。五、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融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知识。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提示应注意的词语的读音: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位互查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注意点评。学生分段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学生再读课文。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