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二)过程与方法: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凝练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境。 教学重点: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
2、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
3、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很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样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对联的知识,小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方面
4、的知识。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3)欣赏对联,自探赏析的方法 结合课下注释,弄懂对联的意思。欣赏几副对联,同时注意阅读老师给出的赏析文字,学习一下该如何赏析对联,看完之后告诉大家。(学生交流,老师补充归结: 对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赏析: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深远的意境。)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先自探后交流)2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中的关于赏析中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2释疑巩固(1)精讲对对联要诀字数相同,断句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音调和谐(2)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副对联: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 (眼观群鹤舞空)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师生共同系统小结2拓展运用请同学们为你的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拟一副对联。板书设计:对联六副对联的类型: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名胜联、行业联、集句联对联的形式:正对、反对、串对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