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初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96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初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初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初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第 期 总第 期 专题:“七普”数据分析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初析郑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摘 要:中老年女性是老龄时代重要的人力资源,中国 岁中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正在上升,年将处于高峰期。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中老年女性人口在就业、教育和主要生活来源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城市中老年女性大多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在 岁以后快速退出就业状态。农村中老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不过各年龄段的就业比例都高于城市,但她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缺乏保障。在充分调动中老年女性人力资源并提高她们的收入等方

2、面,相关国际经验可资借鉴。关键词: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老龄社会;人力资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 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规模增速减缓、生育率降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逐渐成为全球性趋势。中国人口规模在 年达到峰值并进入负增长时期,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将不断老化,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年中国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而到了 年占比接近,其中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接近,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由于新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岁以下人口快速缩减,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已于 年达到峰值,目前进入迅速下降阶段。相对而言,岁人口数量和占比快速上升,从

3、世纪占总人口比重不到,上升到 年的,并将进一步上升到 年的接近。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在 年将处于高峰期,年,岁女性人口规模将超过 亿人。在总人口规模负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低生育率主导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导致中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增长,但这个规模不小的群体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有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讨论中,尤其是在快速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覆盖所有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健康服务往往受到更多关注。国内围绕老龄社会的人力资本或“人才红利”的讨论,往往聚焦正规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而正规教育发展的受益者是未来新加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除此以外,还应关注已经完成正规教育并就业多年的较年长劳动年

4、龄人口。需要认识到,中国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具备劳动参与条件和意愿的低龄健康老年人,但在老年人力资源的调动和开发方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经济影响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郑真真,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学研究。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老年人口平均工作预期寿命的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在无工作的休闲状态下度过老年期,女性老年人口的工作预期寿命仅有 年,这是老年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童玉芬等从老年人口变化、老年人自身健康和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对老年人就业的现实需求等方面,论述了老龄社会中老年

5、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当前老年人在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退休制度导致老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并从老年人口规模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不过,在有关老年人力资源的讨论中,岁或 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被作为一个总体呈现,分性别的讨论更为有限。事实上,老年群体在就业、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内部差异,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特征和需求各异,不可混为一谈。此外,与男性不同的是,很多 岁以下的女性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理应包括在有关劳动参与的分析和讨论中;而与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女性相比,低龄老年女性相对健康、有活力,具有劳动参与的极大潜力。在

6、中国步入老龄社会之际,有必要重视具有相当规模的 岁的女性人口,重新认识和评估她们在老龄社会中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应用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的汇总数据,聚焦 岁这个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人口,分析她们在劳动参与、健康、受教育程度和主要生活来源四个方面的状况,借鉴挖掘老龄社会人力资源的国际经验,讨论调动中老年女性人力资源的可能。二、中老年女性人口基本状况(一)城乡不同年龄的劳动参与中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长期居全球高位,不过自 世纪 年代以来,女性就业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年降至最低。与很多新兴经济体和经合组织()国家在劳动参与方面性别差距缩小的趋势相反,中国劳动参与的性

7、别差距逐渐拉大。虽然 世纪中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也有所下降,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变化幅度更大,其下降速度快过男性。影响各年龄段女性劳动参与的因素不同,城乡女性的劳动参与模式和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推迟了女性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生育和子女照料的需求冲击了女性在育龄期的劳动参与,城市女性过早退出劳动参与则主要与退休制度有关。图 分城乡和性别展示了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就业比例。图 年分城乡和性别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就业比例()城市女性初始参与劳动年龄的推迟与城市男性相仿,主要为受教育年限延长的影响。城市女性就业高峰年龄段为 岁,其就业比例保持在 以上,低于城市男性约 个百分点。但城市女性就山东

8、女子学院学报 年第 期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见国家统计局网站:。业比例自 岁起迅速下降,在 岁年龄段与城市男性就业比例差距显著,其中 岁差距最大。农村女性就业年龄模式既不同于农村男性,也与城市女性有明显区别。农村女性就业比例在 岁以后缓慢升高,没有出现与城市女性相仿的就业高峰平台,而是在 岁前后达到略高于 的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也未出现与城市女性类似的迅速退出现象,甚至 岁年龄组就业比例还有。与城市女性相比,可将 岁以后的农村女性就业视为无制度约束的情景。由此推断,如果实行男女同龄退休的制度改革,可能有助于提升城市女性

9、 岁以后的劳动参与。进一步观察中老年就业女性,其就业的行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见表)。农林牧渔业就业者以农村女性为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她们就业比例相对城市较高,但并不完全是务农,岁农村就业女性在非农行业就业(即有工资收入的就业)的比例为。农村女性就业人口的非农就业比例在 岁降至,岁以后降至。城市中老年女性多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教育文卫公共管理等行业就业,其年龄模式明显与退休制度相关。表 分年龄和部分行业大类的女性就业构成()年龄组行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卫公共管理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注:表 中未

10、列出所有行业类别,因此每行合计可能不足百分之百。(二)健康、教育和主要生活来源健康和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主要元素,生活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就业和老年保障情况。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人口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别。“七普”收集了 岁及以上居民自报的健康状况,分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四类。健康状况主要与年龄相关,自报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城乡和性别差异较小。岁以下的老年人九成以上基本健康,岁的健康比例有明显下滑,岁以后健康状况随年龄增长进一步变差(见图)。分单岁年龄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口健康比例的下降速度有几个阶

11、段,岁下降速度较慢,岁以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岁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岁是健康比例下降最快的阶段。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在就业选择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教育发展历史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高中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翻番也都是近十年的成就,因此中老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以初中和小学为主,且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见图)。全国 岁以下中老年女性中有六成至少上过初中,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比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也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大,在较高年龄组最为明显,但低年龄组的城乡差距也不可忽视。岁以下的城市女性超过三成接受过高中教育,而同年龄段的农村女性则以初中和小学教育为主。不过

12、,农村 岁以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由此趋势推测,中老年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在未来 年将会有所提升,城乡差距将逐渐缩小。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当然也是由于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所以 岁以上的农村女性需要通过就业获得收入。图 分性别和年龄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注:图中数字标记为总人口的健康或基本健康比例。图 全国不同年龄组中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图 城市不同年龄组中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图 农村不同年龄组中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图 全国以及城市和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第 期 主要生活来源分为劳动

13、收入、离退休金 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财产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其他七类。中老年女性的主要生活来源以劳动收入、离退休金 养老金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表 分城乡列出了中老年女性部分主要生活来源的占比。为了显示城乡差距在 岁以后明显扩大的情况,表 纳入了 岁年龄组。在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方面,岁年龄组的城乡差别相对较小。城市中老年女性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其中近七成的主要生活来源为离退休金 养老金,且在 岁以上的各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女性的主要生活来源更为多样化,各年龄组之间差别明显。岁以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女性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劳动收入;岁以后虽然劳动

14、收入比例下降,但并没有相应的离退休金 养老金替换;岁及以上农村女性的主要生活来源为离退休金养老金的不到一成,除了仍在劳动的一部分人,其他人的主要生活来源由家庭其他成员提供。表 女性中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年龄组主要生活来源劳动收入离退休金 养老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乡中老年女性在就业、教育和主要生活来源几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健康状况在 岁变化不大,且城乡差异较小,图 选择了 岁的四个年龄段,比较城乡中老年女性在就业、教育和主要生活来源方面的差异,指标分别为就业、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主要生活来源为劳动收入或离退休金

15、养老金三项占其群体的比例。图 既显示出城乡中老年女性的差别,也显示了农村中老年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别。与农村中老年女性相比,城市中老年女性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受教育水平较高,但就业比例远低于农村女性。农村较年轻的中老年女性显然在受教育水平上高于老年组,并在各年龄段都保持了相对城市较高的就业比例。在讨论老年人力资源时需要留意中老年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支持中老年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措施应对不同特点的中老年女性具有针对性。图 城市和农村中老年女性在就业、教育和主要生活来源方面的差异()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三、小结与讨论(一)“七普”数据揭示的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问题从以上介绍的中老年女性状况可见

16、,大量身体健康且至少接受过中等教育的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在 岁以后快速退出有酬劳动,再次印证了已有相关研究所指出的中老年女性人力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中老年女性的发展和生活保障。对于身体健康、有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城市中老年女性而言,影响她们就业的因素主要为制度安排、家庭需要和缺少相适应的就业岗位等。农村中老年女性虽然就业比例相对较高,但以务农为主,且主要生活来源缺乏保障。当青少年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时,中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都在上升,在充分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并增加其收入上,还有相当大的政策改善和开发空间。中国劳动力市场退出年龄的性别差异,主要与当前实施的退休

17、制度有关。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规定的女性退休年龄低于男性。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法规制度,中国在经济机会的男女不平等方面排在末位。这种限制女性经济参与的退休安排已经远远滞后于中国的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利于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发展与福祉,需要尽快改革。退休后继续工作,不仅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宋月萍等分析了城镇女性的退休历程,发现她们中有四成以上在 岁以前退休,其中约两成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后仍继续工作,并在 岁后处于完全退休状态;约 的女性在 岁退休,其中近半数在正规部门继续工作到 岁,这部分人主要是干部和技术人员;此外还有 长期未就业,少数从事非正规就业者在退休

18、后继续工作。尽管随着年代的推移,就业者的退休轨迹更加多元化,但相对女性而言,男性不仅退休年龄相对延后,且更多人在退休后继续工作,与图 所示的城市就业性别差异一致。由于现有制度安排对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并不友好,用人单位往往存在对老年人就业的各种限制,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面对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存在技能和知识“老化”而无法胜任的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少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仍在就业的大部分老年人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工作,而且老年女性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例往往大于老年男性。由于非正规就业往往缺乏社会保障和工作稳定性,收入偏低且权益难以保障,使老年从业者处于劣势,而中老年女性由于受教育水平偏低等不利

19、条件,就业选择更为受限。由于女性是家庭中照料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照料孙辈或长辈的需求往往会导致女性提前退出劳动参与或减少劳动时间。已有研究指出,照料婴幼儿不仅影响了育龄女性的劳动参与,造成劳动时间减少或中断就业,也会对城镇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子女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下,家庭老年照料对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明显。遗憾的是,已公布的“七普”数据没有提供未就业原因的相关信息,限制了更深入的分析。(二)促进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国际经验人口老龄化将是 世纪全球人口变化趋势之一,也将是推动全球社会变化的重要力量。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回顾 年马德里老龄问题

20、国际行动计划 年时,再次强调了老年人与发展的紧密关联,呼吁向老年人提供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提供知识、教育和培训。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少数国家已经历了相对较长时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各国政府亦采取积极措施,旨在充分利用老年人的工作经验。有些国家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或制定了再就业政策,有些国家通过鼓励雇主向年长员工提供再就业机会的方式促进延长工作年限,少数国家立法明确反对就业机会和工作场所的年龄歧视。中国在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借鉴和学习相关国际经验。以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为例。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自 世纪 年代逐渐加深,当前人口中 岁及以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第 期上老年人

21、口已近三成,属于超老龄社会。世纪 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逐步延长退休年龄,除了规定退休年龄为 岁以外,还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包括一整套鼓励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政策体系,以及鼓励政府引导下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等,年日本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业率达到。韩国除了立法促进老年人就业、禁止就业中的年龄歧视外,政府还设立了多种促进老年人就业和再就业的项目,鼓励企业雇佣 岁以上的老年职工,如老年实习项目、年龄友好企业项目等。尽管中国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陆续推进,但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围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建立或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也需要汲取相关教训,如日本的高

22、龄女性贫困现象和老年孤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年龄女性的就业率偏低有关,她们在进入老年期后的经济收入与男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更容易陷入贫困境地。因此,劳动年龄女性的充分就业和性别平等的退休年龄,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也会对女性老年期尤其是高龄期的生活质量有积极贡献。(三)政策建议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发展中国家在 世纪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供给充足的高速经济增长已成历史,但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相关制度准备仍然不足。老年人既是发展的受益者,也可反哺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在老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女性老年人在老年人口中占比过半,而女性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却远远低于同龄男性人

23、口,这种状况与老龄社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根据中国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特点,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的背景下,探索应对挑战的改革之道,调动和挖掘女性中老年人力资源是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梳理不利于调动中老年人力资源和有悖于男女平等的规章制度,推进男女同龄退休,消除平等发挥两性中老年人力资源作用的制度障碍。其次,为了适应人口变化,需要制定灵活的延迟退休制度,并提供退休后的再就业机会,考虑到家庭需求和个人选择,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就业将可使中老年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再次,在劳动岗位安排方面作出与就业者年龄相适应的工作岗位调

24、整,针对中老年女性人口的受教育特点开展在职培训,可提升中老年女性劳动者适应技术发展的能力。有些不一定直接与中老年女性就业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也会有助于扩展她们劳动参与的选择,调动这个年龄段的人力资源,如家务和照料劳动社会化可减轻女性的家务和照料劳动负担,有望使更多的中老年女性从家务和照料的无酬劳动转向从事有酬劳动,既可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可在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增进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变化进程相对较快,在社会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时,人口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和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新挑战与发展中的“传统”问题共存,需要基于

25、中国特点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和汲取教训,探寻应对策略。中国的中老年女性群体在就业和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年龄差异,应根据她们的不同状况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策略。但目前对于这个群体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认识,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导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少政策建议缺乏对这个年龄段女性的针对性。我们需要围绕中老年女性人力资源挖掘开展更多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深刻的了解,并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彭青云老年人口工作预期寿命测算 基于 年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老龄科学研究,():童玉芬,廖宇航银发浪潮下的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重新认识老龄时代人力资源 宋月萍,张光赢,张婧文城镇老年人退休轨迹的多元化趋势与性别差异 基于生命历程视角的研究人口研究,():吕利丹新世纪以来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影响的研究综述妇女研究论丛,():():,:谢立黎,韩文婷日本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改革与启示人口与经济,():胡澎日本老年雇佣制度的经验与启示人民论坛,():沈洁家务劳动再分配的政策探索 日本“高龄女性贫困”问题的反思妇女研究论丛,():(,):,:;(责任编辑 陈业强)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