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评价优化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34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6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评价优化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评价优化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2023/17 现代教学 学校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评价优化策略文/上海市上海中学 郭秋媛【摘 要】本文以 我与地坛 第一课时的预习作业设计为例,具体阐释了预习作业设计过程中的三项优化策略,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评价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关键词】核心素养 预习作业设计 我与地坛 传统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评价具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等问题。在“双新”“双减”“教学评一致化”等背景下,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评价也应被纳入整个教学评设计系统之中,应与教学目标设定、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课后作业设计在内容、形式和逻辑上尽可能保持一致,形成完整系列,从而落实通过语文课程评价全面培育学

2、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本文以必修下第七单元 我与地坛 第一课时预习作业设计为例,具体阐释笔者对相关优化策略的认识、思考和实践。一、做好作业设计评价整体规划,服务于单元整合任务预习作业是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在设计之初,应先明确单元和课时的学习目标,做好教学的整体规划,以大目标统摄小目标,才能让课前任务更好地为单篇教学和单元任务整合教学服务。如 我与地坛为必修上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结合学情,我确定了以 9 课时完成 7 个单元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这 7 个单元教学目标分别为:分析文章写景的角度,把握表现景物的艺术手法;认识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结合作者人生经历理

3、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哲理;反复诵读,沉潜涵泳,感受语言之美;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和特征并进行评价;体会写景抒情散文中物我关系的不同,并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借鉴本单元文章的写法,创作散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由情入理。笔者将 我与地坛 第一课时安排在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在之前的三课时中,师生已共同完成了对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两篇文章的部分精读,对情景交融的物我关系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在此基础上,第四课时的学习目标被确定为:体会 我与地坛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应单元目标);探究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三篇文章中的物我关系的异同及其原因(对应单元目标)。基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4、笔者设计了五道具有思维梯度的预习题目,以作为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题目(1):搜集并整理与史铁生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概述其主要生平经历。设计意图:养成综合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辨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是理解、分析、评价作品内容的基础,属于认知维度“记忆、理解”阶段,指向课时目标,主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题目(2):阅读 我与地坛 第一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表格中的四项要求分别为:找出描写景物的段落;摘抄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或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分析蕴涵的关于生命的思考。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三个写景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来概括和感受景物的特点,体悟作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

5、中的丰富情感和生命哲思,属于认知维度“理解、分析”阶段,指向课时目标,主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题目(3):充分发挥想象,尝试用图示的方式表示“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这样画的理由。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激趣,使抽象的思维可视化,促进思维整合,以备课堂分享和交流,指向课时目标,属于认知维度“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阶段,主要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题目(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中景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与 我与地坛 中景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请具体举例说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不同写景散文中的物我17现代教学 2023/17学校发展关系进行整合,探究

6、文学审美鉴赏与创造背后的思维逻辑,指向课时目标,属于认知维度“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阶段,主要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题目(5):我的其他疑问。设计意图:鼓励质疑问难,给学生留下自由思考、表达和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日后优化作业和教学设计提供可能,属于认知维度“评价、创造”阶段,主要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二、以作业设计评价搭建学习支架,梯度任务引领教与学传统预习作业在内容上普遍存在与课堂学习任务相割裂的情况,而优秀的预习作业应是课堂学习的向前延伸,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前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和困惑质疑,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激励。这种基

7、于学情、针对性强且具有思维梯度的预习作业设计评价本身完全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支架,逐层引领学生向上、向深发展,以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纵观 我与地坛第一课时预习作业中的 5 个问题,其要求分别为:(1)整理、概述;(2)找出、摘抄、概括、分析;(3)想象、画图;(4)比较、说明;(5)提问。从认知过程的维度看,具有思维含量逐渐递增的特点。其中(3)(4)两个问题对思维水平的要求较高,学生完成后也产生了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谈谈几幅图画的合理之处和欠缺之处,并对所画图示加以完善。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

8、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与预习作业密切关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作业的必要性。三、关联课后作业设计评价,以再反馈激励再创造于学生而言,课后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延展。于教师设计目的而言,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是课堂反馈和激励后的再反馈、再激励,也可以是预习作业的再反馈和再激励,还可以是下一次课堂学习活动的预习部分。由此,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了一个有逻辑、有层次、有关联的教学与作业设计系列,共同指向单元学习任务下的学习目标,达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我与地坛 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有 4 项,在难度级别和能力要求方面也具有梯度递进的特点。其中题目(1)和题目(2)为当日课后作业、题目(3)为

9、当周作业、题(4)为周末作业:题目(1):结合课上讨论,进一步完善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和 我与地坛 三篇写景散文中物我关系的图示。设计意图:回应预习作业题(3)(4),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再检查、再反馈。题目(2):结合 我与地坛 第二部分思考母亲与“我”、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第二部分中母亲与“我”的关系实则与地坛与“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虽然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于物与人的关系,但地坛和母亲都在“我”的成长中给予了巨大的支撑和启发,是“我”由旧“我”走向新“我”,由幼稚之“我”走向成熟之“我”的包容者和引领者。此问题可作为下一课时预习作业,与下一课的课堂学习活动在逻辑上相勾连,激励

10、学生在物我关系基础上继续创造性思考人我关系与物我关系的异同。题目(3):阅读第 16 课,继续探究古代写景散文赤壁赋 登泰山记 中的物我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设计意图:赤壁赋 与 我与地坛 中的物我关系类似;登泰山记 中“我”的情感比较隐晦,与物是保有距离的审美、游赏、考据的关系,这与姚鼐自身经历和桐城派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关。本题旨在与预习作业继续保持内在逻辑关联,同时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解决新问题、提出新问题。题目(4):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 ”为题完成一篇写景散文随笔,要求注意对物我关系的构思和把握。设计意图:此为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旨在期待学生能够将阅读鉴赏中的技法、物我逻辑关系等进行创造性发挥,是对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层面的高阶理解与应用,以满足表达真情实感的现实需求,回应单元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落实。参考文献:1 洛林 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本文编辑:张涵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