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005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道/EXPLORE信息化建设 Informatization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探析以杭州等重点城市分析研究为例聚焦数字经济领域,以杭州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杭州市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主要特征,并结合对深圳、南京、合肥等地的创新体系建设分析,提炼经验与启示,提出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文丨罗伟节林祎刘巧梅今年以来,浙江省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实验室子体系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是构国家实验室基地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推动数字科技基础理论突破、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联动”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2、杭州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的5 0%以上,省级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也集聚于杭州。因此,聚焦数字经济领域,以杭州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建设现状、主要特点,并总结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情况,提炼经验启示,将有助于从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构建创新协同网络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杭城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体系年轻化应用强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从构成要素看,创新体系包括创新战略、创新机制、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组织、创新成果等要素。杭州数字经济创新体系主体基本建设情况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已

3、形成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四大创新子体系。经统计,创新主体总量达1 2 5 家,去重后合计1 2 1 家(均不含企业研发平台),占全市创新主体总量的2 4%。从创新活动的分布来看,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特征。创新主体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中心子体系研发机构子体系工程研究中心政府属科研院所中央属科研院所省属科研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广政府图1 杭州市数字经济创新体系要素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科研创新各个环节。从数量分布看,呈现出“两头弱、中间强”特征,即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相对少,应用研究、技术

4、创新相对较多。从创新主体的成立年限看,呈现“年轻化”。在杭数字经济创新主体多成立于近1 0 年,其中成立于2 0 1 9 年后的主体达5 7 家,占总量的47%。从依托单位的主体性质看,呈现“科研属性”。在杭创新主体主要依托高校(6 2家)、企业(3 2 家)、科研院所(1 9 家)成立。其中,高校以浙江大学为主,依托浙江大学成立的创新主体达3 7 家,占比超三成。杭州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子体系建设情况实验室体系是创新体系中的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活动,是开展基础研究、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杭州共有数字经济领域国家实验室基地1 家、省实验室2

5、家(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6 家(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工业控制技术、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成果转化子体系概念验证中心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市属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孵化载体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企业高校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孚化器成果转化园科研院所44/2023.07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体系、软硬件平台、装备应用等全链路科学势,才能尽快补上关研究,成功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键核心技术的短板。创新中心体系是创新体系中的核心枢数字经济优势城市均纽。由国家层

6、面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其目的在积极创建数字经济在于解决长期以来创新资源分散的问题,通领域实验室等载体,过资源整合,形成产学研紧密协同、深度融通过区域创新系统和合的创新体系。杭州市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中国家创新系统的对接,提高科技资源和成果的集成度,减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及同质化竞争。深圳鹏城实验室脑机智能、区块链与数据安全、自旋芯片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9 家。其中之江实验室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五大领域,开展理论体系、技术体系、标准心体系主要由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 家)、技术创新中心(省级2 家)、产业创新中心(省级1 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7、(省级4家、市级2 家)构成。例如,视觉智能创新中心采用“公司十联盟”的运行模式,吸纳1 1 5 家联盟成员单位,以“人工智能十视觉”为重点,突破视觉智能关键共性技术、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输出高地。研发机构体系是创新体系中的催化剂。研发机构特别是新型研发机构由多元主体联合构建、打通了政产学研界限,有效填补了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之间的研发供给空白。杭州市数字经济领域共建设有政府属科研院所1 0 家、省级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 8家,并集聚了大量的国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和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通过与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利用“人才十技术十场景”双向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

8、级,累计共建2 1 家联合实验室,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3 亿元。成果转化体系是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其中,概念验证中心是成果转化的新型载体,是跨越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之间“死亡之谷”的关键一环。杭州2 0 2 2年启动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为实验阶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术概念验证、商业化开发等服务,在视觉智能、智能无人系统、大数据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成立了4家概念验证中心。例如,杭州市集成电路概念验证中心以集成电路芯片验证为核心,以材料、设备、封测等功能验证为辅助,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概念验证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

9、最后一公里”。国内重点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深圳:梯次构建实验室体系,着力实现数字经济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深圳拥有雄厚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2022年位列数字城市百强榜第三,集聚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形成了以产业创45论道/EXPLORE1信息化建设 Informatization合肥:根植中科系资源,围绕数字经济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中科系资源在合肥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合肥市拥有由中科大建紫金山实验室CNV中国无线台中国无线谷(末来网络仓新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市场驱动的创新路径。但产业创新以解决工程

10、、应用问题为主,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较少。为此,深圳一方面大手笔支持市属高校建设、吸引知名高校来深合作办学,并推动高校入驻产学研基地建设实验室与研究所,强化源头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市级一省级一国家级”梯次接续的实验室体系,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建鹏城实验室、国家5 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重大创新载体,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南京:整合优势战略科技力量,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产业竞争优势南京有高校5 3 所,“双一流”高校1 3 所,“双一流”学科43 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三。南京将科教资源慕赋与产业政策优势叠加释放,建

11、设全国数字化科技先导区。一方面加强自身科研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以及其他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成果。在数字经济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 4项,位列全国城市第二。另一方面,充分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省市共同投入1 0 0 亿元资金,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创建为鹏城国家实验室南京基地。二是与中科院系统整建制合作,着力构筑中科院“1 十1 十N”(中科院南京分院十国科大南京学院十N家中科院研究所)组团式创新发展空间体系,在人工智能芯片、卫星通信等领域,高效集聚中科院创新资源,并以此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

12、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立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 5 所,中科院科研机构(依托中科大,与中科院共建的科研机构)2 6所,成立了合肥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并启动建设天地信息网络(安徽)研究院、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中心)等重大支撑平台。依托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合肥在量子信息、磁约束核聚变、类脑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成果,将进一南京紫金步推动一批未来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壮大。山实验室未来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浙”样干从杭州、深圳、南京、合肥等几大城市的数字经济创新体

13、系建设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来的发展,还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要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就必须加强芯片、关键器件、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基础技术、通用技术的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二是注重打造“强大核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尽快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数字经济优势城市均在积极创建数字经济领域实验室等载体,通过区域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的对接,提高科技资源和成果的集成度,减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及同质化竞争

14、。三是注重构建创新网络协同机制。以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主体培育。如今,数字经济创新活动复杂化、系统化特征明显,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流动效率、协同机制对创新体系运行效果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因此全面优化各类主体协同创新能力、扩大科技金融市场体量、提升技术转移46/2023.07服务机构规模和服务能力,打通节点间互通互动渠道,才能真正发挥创新体系的聚变效应。为此,笔者从“点、链、网”等方面对浙江下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争取“点”上的突破,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浙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还有所不

15、及,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还之江寳宝有待提升。一是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突破性建设新一代工业互联系统安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融入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组织科技机制。二是要着力布局以创新中心为节点的创新体系。创新中心重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通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的枢纽。要依托省级创新中心,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建设,打造枢纽型组织。做好

16、“链”上的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是以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是技术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硬科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底层根基。要加快实现集成电路(EDA及IP、设备及材料)、网络通信关键器件、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云安全)、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李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尽早开展预研并推动示范性应用。另一方面,要加速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在企业数字化改造中的促进浙江之江作用,针对“未来工厂”等样板建设,要积

17、极开展5 G、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李生、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的示范应用,形成一批“灯塔工厂”;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加快打造一批垂直行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一批普适性的数字化生产应用、集聚一批既懂生产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促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网”上的协同,优化创新网络内各主体要素的链接构建创新网络在横向上可以为不同主体提供相互学习、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机会,在纵向上可以通过体系化的力量支撑科研成果源源不断走向现实生产力。实现网络化协同,重点要关注“机制十要素”的力量。一是要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实验室、创新中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力量,

18、打破行业、地域、部门的界限,通过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以及创新要素的有效聚合,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创新效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手段扫除创新成果转化上的“接力”障碍,提高跨越“死亡之谷”和“达尔文海”的成功率。二是重点优化金融、数据等要素供给。数字经济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金融支持,要重视科技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使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金融资源支持。在数据价值化的背景下,在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壮大数据要素应用体系,降低数据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和创新型企业的准入门槛,推动数据要素全面深度应用。信【作者单位: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本文源自杭州市软科学专项重点项目“杭州市以实验室为核心的科研体系研究(编号:2 0 2 2 0 8 3 4M09)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