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昼夜生理节律概念:什么是昼夜节律/生物钟在高等的光敏感生物中,生物钟是一套由光感神经元、内分泌系统以及基因时序震荡表达调控共同形成的功能体系,使 得生物从微观水平的基因表达、细胞代谢、到宏观的生物学行为,形成昼夜更替的节律。几乎所有的生物他的生理代谢和行为都表现出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性,人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律是每天的睡眠觉醒节律,此外,人体的其他生理功能如体温、血压、呼吸、激素分泌等也表现出稳定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昼夜节律生物钟是依赖于CLOCK/BMAL1等蛋白因子的正反馈环路和依赖于CRY等蛋白因子的负反馈环路共同维持的有机系统。每一个生物钟足以维持内源性的昼夜节
2、律,并且能根据昼夜长短对内源性的生理活动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RSWDS)它是指 因昼夜时间维持与诱导系统变化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间不同步所引起的各种睡眠觉醒障碍根据睡眠时长,入睡的时间,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分为以下七类: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分类1、睡眠-觉醒时相延长障碍(DSWPD)2、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ASWPD)3、非24h睡眠觉醒节律障碍(N24SWD)4、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ISWRD)5、时差变化睡眠障碍(JLD)6、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SWSWD)7、非特殊昼夜节律性睡眠觉醒紊乱(NO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辅助
3、检查与评估可以通过1、睡眠日记/睡眠日志。2、早-晚问卷(MEQ)3、体动记录仪 4、昼夜节律标记物。4、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评估。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DSWPD)概念: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DSWPD)为一种慢性睡眠紊乱,睡眠觉醒时间通常延长2小时或以上。最常见的CRSWD好发于青少年,其发病率在716%。一般人群0.17%,慢性失眠患者10%,平均发病年龄:20岁。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DSWPD)诊断标准:1、主要睡眠觉醒时间较期望或所需要的睡眠觉醒显著延迟(患者或照顾者证实长期反复在所期望或所需求的时间入睡和觉醒困难 )。2、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3、 若允许自然睡眠,
4、则睡眠质量和时间正常且与年龄相匹配,但仍为推迟的24h睡眠觉醒节律。4、至少7天(14天更好)睡眠日记和体动记录仪监测7天显示习惯性睡眠的延迟。5、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内科或者神经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或物质滥用障碍所解释。 如果符合以上15条全部的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DSWPD)。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DSWPD)的治疗1、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重新设定上床和起床时间,并严格遵守;4:00Pm以后不饮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2、逐步调整睡眠时间(时间疗法):逐步推迟入睡时间至与社会作息时间一致。3、光照治疗:定时光照,7:009:00am( 晨醒后12h),20002500LX,2h。注意光照时间的个体化(CBTmin后);4:00Pm后限制光照,晚上避免接触强光。.4、定时服用褪黑素:在习惯性睡前57h或微光褪黑素分泌试验前23h服用0.35mg。其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嗜睡、低体温、抑制性腺发育、催乳素升高。高剂量,长期使用受限(引起是青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