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联系学生学过或读过、听过的童话,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童话。)大家都听过卖火
2、柴的小女孩吧?它是什么体裁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童话”)大家看过的童话一定不少吧,谁来给我们讲一个简短一点的童话故事呢?童话这种体裁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童话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二、跨越障碍:
3、干涸(h)水罐(gun)绊(bn)倒舔(tin)净 一瞬(shn)间 咽(yn)了一口唾( tu )沫(mo)三、进入文本,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学生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水罐因为小女孩做法而变化,最后变成了大熊星座。2、是的这篇童话写的就是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下面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感情,第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同学听,然后点评他读的怎么样?3、教师点评,并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做示范读。4、我们已经读
4、过了课文,大家说这个水罐神不神奇啊?那它究竟神奇在哪里?明确:他会变化5、对了,他会变,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6、是的水罐经过了七次变化,真的是很神奇,为什么水罐会变化?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变化的啊?明确:因为小姑娘的爱心而变化。7、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8、课文最后说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这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明确
5、: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9、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明确: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四、课堂练笔:(出示幻灯)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
6、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三个题目随兴趣爱好任选其一)五.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六:作业: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发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