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程学习方略】2012-2013学年高中物理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后巩固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1.(5分)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做计时起点B.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计时起点C.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0.1 sD.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0.02 s、0.04 s、n0.02 s均可2.(5分)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
2、,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3.(5分)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 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4.(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哪
3、些器材是多余的:_.电磁打点计时器天平低压直流电源细绳纸带小车钩码停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2)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_.5.(9分)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择6个实际点A、B、C、D、E、F,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依次是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m/s(保留两位小数),CE间的平均速度为m/s(保留两位小数).6.(12分)在某次实验中获得的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标记为0、1、2、3、4、5,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
4、打点计时器打出的1个点未标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每个计数点相对起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由纸带测量数据可知,从起点0到第5个计数点的这段时间里小车的平均速度为cm/s,连续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差均为m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7.(探究创新)(9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1) 在计时器
5、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cm/s,v2=cm/s,v3=cm/s,v4=cm/s,v5=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答案解析1.【解析】选A、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处理纸带时应舍掉开头较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做计时起点开始测量,A对,B错;选多长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应视打点的紧密情况而定,若所打的点间距离较远,可选较短时间间隔取计数点,若所打的点间距离很小,则应选较长时间间隔取计数点,C错,D对.2.【解析】选B.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
6、的,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但不能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定滑轮上,故D项正确.3.【解析】选A、D.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200 cm/s=2 m/s,A对,B错;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200 cm/s=2 m/s,C错,D对.4.【解析】实验中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的是低压交流电源,而非低压直流电源.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可以从所打纸带上得出,而不使用停表测量,另外此实验不需要测质量.在此实验中还需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答案:(1)(2)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7、5.【解析】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 s,故CE间的平均速度为答案:1.252.256.【解析】从起点0到第5个计数点的时间t=0.0225 s=0.2 s,位移x=143.0 mm=14.30 cm,所以v= =71.50 cm/s设0到1计数点内的位移为 x1,1、2间为x2,2、3间为x3,则有x1=12.6 mm,x2=33.2 mm-12.6 mm=20.6 mm,x3=28.6 mm,x4=36.6 mm,x5=44.6 mm,所以x2-x1=x3-x2=x5-x4=8.0 mm,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 s.答案:71.508.05.07.【解析】(1)由题意可知,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v1=16.50 cm/sv2=21.40 cm/sv3=26.30 cm/sv4=31.35 cm/sv5=36.30 cm/s.(2)利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3)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是“线性关系”.答案:(1)16.5021.4026.3031.3536.30(2)图见解析(3)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