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spr****ea 文档编号:77777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01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施工技术规范 2020-07-23 发布 2020-10-23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 . 3 6 施工技术要求 . 5 7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 8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淮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洛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诚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汇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交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研发中心(郑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笑风、李小重、刘文娟、李万波、杨善东、刘建锋、王国晓、杨博、常灿华、万晨光、杨兴旺、宋宽彬、李广、游鹏、裴辉、毋存粮、李晓伟、胡光胜、马淞江、王天强、张晓果

3、、褚付克、陈波、赵正峰、马广胜、王国栋、王晓宾、冯明林、高晓培、韩永超、刘洪磊、张瑞、郭艳萍、鲍茜、关梁超、赵耀华、范增山。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1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材料、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其他道路施工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 3.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 以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为原材料,并添加相关外加剂,经研磨而成的复合材料。 3.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和水,经拌和得到的复合稳定土。 3.3 水稳系数 标准养生龄期7 d最后一天浸水的稳定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不经过水中浸泡的同龄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2 4 材料 4.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 4.1.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6、凝结时间 初凝 min 180 JTG E30 T0505 终凝 min 实测记录 细度(80 m 方孔筛筛余) % 10.0 JTG E30 T 0502 含水率 % 5.0 JTG E51 T 0801 密度 g/cm3 2.4 JTG E30 T 0503 外观 均匀一致,不应有结块 观察法 4.1.2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若进行 7 d、28 d 胶砂强度检测,则按 GB/T 17671 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强度值以实测值为准。 4.2 土 4.2.1 土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含水率、颗粒分析、塑性指数、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等。 4.2.2 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土的技术要

7、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含水率 % 实测记录 JTG E51 T 0801 颗粒分析 满足级配要求 JTG E42 T 0302 塑性指数a 17 JTG E40T 0118 有机质含量 % 2 JTG E42 T 0336 硫酸盐含量 % 0.5 JTG E42 T 0341 a 应测定0.075 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4.2.3 当土的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 5 个百分点以上时,应进行晾晒处理。 4.2.4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可用于稳定粉土、砂土、风化砂、弱膨胀土等材料,强膨胀土不宜使用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处理。 4.3 水 4.3.1 符合 GB 5749 的饮用水可直接

8、作为路基、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 4.3.2 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pH 值 4.5 JGJ 63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3 表 3(续)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Cl-含量 mg/L 3500 JGJ 63 SO含量 mg/L 2700 碱含量 mg/L 1500 可溶物含量 mg/L 10000 不溶物含量 mg/L 5000 其他杂质 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4.3.3 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符合表 3 规定

9、。 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路基和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底基层,当应用于二级以上公路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应经充分论证后方可使用。 5.1.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各项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按 JTG E51 执行。 5.2 压实度要求 5.2.1 用于填筑路基时,压实度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路基压实度要求 填筑部位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压实度/%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 00.3 96 95 94 下路床 轻、中等及重交通 0.30.8 96 95 94 特重、极重交通 0.31

10、.2 上路堤 轻、中等及重交通 0.81.5 94 94 93 特重、极重交通 1.21.9 下路堤 轻、中等及重交通 1.5 93 92 90 特重、极重交通 1.9 5.2.2 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压实度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要求 公路等级 压实度/% 稳定中、粗粒土 稳定细粒土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95 93 5.3 强度要求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4 5.3.1 用于填筑路基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6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要求 填筑部位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承载比

11、CBR/%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 00.3 8 6 5 下路床 轻、中等及重交通 0.30.8 5 4 3 特重、极重交通 0.31.2 上路堤 轻、中等及重交通 0.81.5 4 3 3 特重、极重交通 1.21.9 下路堤 轻、中等及重交通 1.5 3 2 2 特重、极重交通 1.9 注1:填料最小承载比是根据路基不同填筑部位压实度的要求,按 JTG E40 中试验方法规定浸水 96h 确定的 CBR。 注2:三、四级公路铺装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 5.3.2 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 7 的规

12、定。 表7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代表值) 结构层 公路等级 龄期/d 强度/MPa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轻交通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7 2.5 2.0 1.0 28 3.0 2.5 1.5 5.4 水稳定性要求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水稳系数应不小于80%。 5.5 材料组成设计要求 5.5.1 根据公路等级、应用层位和交通荷载等因素综合确定材料组成设计的技术要求。 5.5.2 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室内试验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其设计流程见图 1。 确定技术标准当地材料特点确定稳定材料原材料检验室内试验施工参数确定结合料检验被稳定材料检验其他材料检验确

13、定结合料剂量确定合理含水率确定最大干密度结合料最佳掺量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图1 材料组成设计流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5 5.5.3 采用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5.4 材料组成设计时,应选择不少于 5 个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5.5.5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 8 的规定。材料组成设计所得剂量少于表 8 中的最小剂量时,应采用表 8 的最小剂量。 表8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 结构层 公路等级 最小剂量/%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轻交通 路

14、基 各等级公路 3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6 5 4 5.5.6 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成型标准试件,进行 CBR 试验或 7d 和28 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中规定值时,应重做试验或增加试件数量。 表9 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 偏差系数 10% 10%15% 15%20% 试件数量 细粒土 6 9 中粒土 6 9 13 粗粒土 9 13 5.5.7 土的种类或规格以及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6 施工技术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复合再生材

15、料稳定土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基时可采用路拌法施工,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时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6.1.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以上,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6.1.3 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符合JTG/T 3610中对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6.1.4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路段。 6.2 试验路段铺筑 6.2.1 试验路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应不小于200 m。 6.2.2 通过试验路段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3 准备下承层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

16、9612020 6 6.3.1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界面粗糙、结构完好,具有规定的路拱。 6.3.2 根据下承层所处的层位,应按JTG/T 3610的相关规定对下承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铺筑上层。 6.4 施工放样 施工测量应符合JTG/T 3610的相关规定。 6.5 取土 6.5.1 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公路建设要求进行。 6.5.2 取土应将树木、草皮和杂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筛除土中的超尺寸颗粒。 6.6 路拌法施工 6.6.1 施工工艺流程 路拌法施工应包括备料、摊铺土与整形、布料等工序,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备料摊铺土与整形布料干拌湿拌碾压 图2 路拌法

17、施工工艺流程 6.6.2 备料 6.6.2.1 计算材料用量: a) 根据各路段铺筑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用土量; b) 根据取土场土样的含水率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c) 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干密度及结合料剂量,计算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单位面积用量。 6.6.2.2 当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时,应采取培肩措施。 6.6.3 摊铺土与整形 6.6.3.1 土的摊铺长度宜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控制,满足次日施工需求。 6.6.3.2 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也可按表 10 选用。 表10 混合料松铺系数推荐值 材料名称 松铺系数 复合

18、再生材料稳定风化砂 1.301.3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1.531.58 6.6.3.3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 30 c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 10 cm。 6.6.3.4 摊铺土过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如土中有较多土块,应进行粉碎。 6.6.3.5 摊铺完成后应采用平地机整形,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刮平,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刮平。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7 6.6.3.6 整形后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6.6.4 布料 6.6.4.1 土摊铺完成 1 d2 d 内应进行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布

19、料,实际用量宜高于室内试验确定剂量 0.51.0 个百分点。 6.6.4.2 可采用人工布料或机械撒布。人工布料时,采用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在土层上布置网格,网格尺寸宜为 1 m 1 m,在网格内摆放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并用刮板均匀摊开。 6.6.5 干拌 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和,随时检查、调整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侵入下承层 5 mm10 mm,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 6.6.6 湿拌 6.6.6.1 综合考虑土的含水率和施工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宜采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含水率宜高于最佳含水率 12 个百分点。洒水后,应及时再次进行拌和。 6.6.6.2 拌和后,混合料应均匀一

20、致,无明显离析现象。 6.6.7 碾压 6.6.7.1 取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初凝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6.6.7.2 初压采用重型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前静后振碾压一遍;复压碾压次数宜为 68 遍,碾压速度宜先慢后快,前两遍宜为 1.5 km/h1.7 km/h,以后宜为 2.0 km/h2.5 km/h;终压速度宜为4 km/h。 6.6.7.3 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宜从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且轮迹应重叠 1/2 轮宽。 6.6.7.3 碾压过程中,稳定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6.7.4 碾压结束前,应对局部高出部分采用平地机终平一次,

21、纵坡、路拱和超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局部低洼之处,不再找补。 6.7 厂拌法施工 6.7.1 稳定细粒土集中拌和时,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应不大于 15 mm。 6.7.2 拌和与运输 6.7.2.1 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机的摊铺能力相匹配,调试所用设备,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6.7.2.2 当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拌和含水率应适当增加,宜高于最佳含水率 12 个百分点。 6.7.2.3 拌和后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应尽快运送到摊铺现场,运送过程中,运料车应进行覆盖。 6.7.3 摊铺 6.7.3.1 路基施工时,可采用平地机摊铺;底基层施工时,应采用摊铺机连续摊铺。 6.7.3.2 两台摊铺机并

22、排摊铺时,前后间距宜不大于 10 m,且两个施工断面纵向应重叠 30 cm40 cm。 6.7.3.3 分层铺筑时,下层检验合格后应刮毛;在上层施工前 1 h2 h,宜洒铺水胶比为 0.5 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净浆,洒铺量为 1.0 kg/m21.5 kg/m2。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8 6.7.4 碾压 碾压工艺参照 6.6.7 执行。 6.7.5 接缝处理 6.7.5.1 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应垂直相接,严禁斜接。 6.7.5.2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 5 m8 m 不碾压; b) 后一段施工时, 在

23、前一段的未压部分再加部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重新拌和, 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6.7.5.3 应做好每天最后一段的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已碾压完成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层末端,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 30 cm 的槽,直至下承层顶面。形成与路的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见图 3; b) 用原挖出的材料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c) 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d) 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补充拌和; e) 整平时,接缝处的稳定材料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 50 mm; f) 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

24、整平顺。 图3 横向接缝处理示意图 6.7.6 底基层养生及交通管制 6.7.6.1 碾压完成后,立即养生,养生期不少于 7 d。 6.7.6.2 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等方式,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 6.7.6.3 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控制车辆通行。 7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7.1 原材料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 表11 原材料检验项目与频率 材料名称 检验项目 频率 试验方法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9 材料组成设计 材料进场 施工过程中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 初、终凝时间 1 次/每个料源 1 次/20

25、0t JTG E30 T 0505 表 11(续) 材料名称 检验项目 频率 试验方法 材料组成设计 材料进场 施工过程中 土 含水率 2 次/每个料源 使用前2次/作业日 JTG E51 T 0801 颗粒分析 2 次/每个料源 2 次/2000 m3 JTG E40 T 0115 液限和塑性指数 2 次/每个料源 2 次/2000 m3 JTG E40 T 0118 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 1 次/每个料源 JTG E40 T 0151 7.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混合料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 表1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混合料检验项目与频率 检验项目 频率 试验方法 重型击实试验

26、 材料发生变化时 JTG E51 T 0804 强度 CBR(路基) 1 组/2000 m2 JTG E40 T 0134 抗压强度(底基层) JTG E51 T 0805 含水率 每作业日 2 组 JTG E51 T 080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剂量 每作业日 2 组 JTG E51 T 0809 7.3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 表13 施工过程检验项目与频率 项目 检验时间 频率 检查方法 压实度 碾压后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 2000 m2检查 6 处以上 灌砂法 高程 碾压后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每 20 延长米 1 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0 延长米 1 个

27、断面,每个断面 35 点 水准仪 厚度 碾压后 每 1500 m22000 m26 个点 挖验 宽度 碾压后 每 40 延米 1 处 量测 平整度 碾压后 每 200 延米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 3 m 直尺或多轮仪 横坡度 碾压后 每 100 延米 3 处 水准仪测量计算 7.4 施工完成后,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质量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 表14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质量标准 类别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路基 压实度/% 满足设计要求 密度法:每 200 m 每压实层测 2 处 弯沉/0.01 mm 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值

28、落锤式弯沉仪: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9612020 10 段不少于 40 点 纵断高程/mm +10,-15 +10,-20 水准仪:中线位置每 200 m 测 2 点 中线偏差/mm 50 100 全站仪:每 200 m 测 2 点,弯道加HY、YH 两点 表 14(续) 类别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路基 宽度/mm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 m 测 4 点 平整度/mm 15 20 3 m 直尺:每 200 m 测 2 处测 5 尺 横坡/% 0.3 0.5 水准仪:每 200 m 测 2 个断面 边坡 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 m 测 4 点 底基层 压实度/% 满足设计要求 密度法:每 200 m 每压实层测 2 处 平整度/mm 15 3 m 直尺:每 200 m 测 2 处5 尺 厚度/mm 代表值 -12 钻芯取样:每 200 m 测 2 点 合格值 -30 纵断高程/mm +5,-20 水准仪:每 200 m 测 2 个断面 强度/MPa 满足设计要求 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1 组/2000 m2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