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0 YWG3 030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提 高 篇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提高篇)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伫立(zh) 安谧(m) 追溯(s) 迥(jing)然不同 B创伤(chung) 伉俪(kng) 慰藉(ji) 溘(k)然长逝 C蹉跎(cu) 福祉(zh) 悬的(d) 朝暾(dn)夕月 D谬(mi)悠 饿殍(f) 谲诈(ju) 惊魂甫(f)定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 犀利 暮蔼 礼尚往来 B经
2、筵 热忱 羸弱 草菅民命 C耕耘 暗淡 挑剔 清风夜戾 D迟钝 斜晖 诚挚 目不瑕接3下列词语的解释,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耿耿(心里老记恨着) 幻化无方(变化无穷) B聚讼(聚集在一起诉讼)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C不为已甚(不做已经很过分了) 逾矩(超越法度) D消受(享用) 槁项黄馘(面黄肌瘦)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 B虽说是一部历史书,但它写得如此生动,我们真是越读越有趣,处处峰回路转,时时柳暗花明。 C自打这一次出狱后,他就明白,如果不痛改前非,改弦更张,他将
3、永远失去家人的信任了。 D杂文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就在于它对于时事和社会现象的评论,总是一针见血。5下列句子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B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C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D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 A当我刚刚跨进大学校门时,老同学不但热情地欢迎我,而且先到的新同学也帮提行李。 B虽说已经高三的他现在的成绩还不错,但能否考进重点大学,还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C只要切实解决了“白条”问题,才能减轻农民负担,调动起农民的致富热情。 D一个人经常“开后门”,即使有违心的成分,久而久之,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到热衷于“开后门”的邪路上去了。7对人生的境界一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不同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觉解越高,人生的境界就越高,反之亦然。 B因为功利境界的人做事一切都从自我出发,因而,他们所做的事基本上都是危害到社会共同
5、利益的。 C在作者看来,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教人怎样成为贤人和圣人。 D冯友兰的哲学和宗教的差别在于:它不宣传神秘,不表演奇迹。只要觉解程度高,做平常事的人也一样成为圣人。8对人是什么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即使是爱因斯坦也解答不了。雨果、加缪等人悲观的说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B无论是康德,还是孔子,中西方的哲学家都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工作,不能休息,否则就连最基本的健康都不能保证。 C作者用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的思路来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其中特别强调了要把握现时。 D但作者同时又承认,“现时
6、”这一概念在物理学中并不出现,它只是人的经验所专有的东西。因此,如何把握现时,还不好说。9对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庄子一书所展示出来的奇异的美,会让很多平常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 B作者把庄子钓鱼和姜太公钓鱼来作对比,表现他对姜太公的作法是很不以为然的。 C作者认为,正是庄子象一颗树那样,弧独地看守着心灵的月亮,才使中国文化屈从权势这一传统得到彻底地改变。 D庄子的眼冷心热,造就了自己的“哲学困境”。他无法说清楚自己,更摆脱不了这种困境,所以只好用荒诞之语来加以表达。10对孔孟一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在生活方式上,一个轻松愉快,一
7、个凡事紧张。在作者看来,主要不是由性格差异造成的,时代的不同才是根本原因。 B孔子对“礼”非常重视,是因为春秋时代,周朝的封建礼仪制度虽已遭破坏,但还没有完全崩溃,孔子对重建礼仪制度仍抱有信心。 C孟子的“革命性”表现在:他能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变化来阐述自己的主张,虽说和孔子的思想已有差别,但这种不照搬照抄也正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发展。 D在黄仁宇先生看来:虽然孔子为大成至圣,孟子才是亚圣。但实际上孟子一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更大,以往对孟子的评价有失公正。二、翻译第一单元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段。(共30分)11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2分)12孟子序诗书,述
8、仲尼之意。(2分)1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分)1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3分)15观过,斯知仁矣。(2分)16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3分)17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2分)18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分)19“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3分)20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9、?”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8分)三、现代文阅读。(20分)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
10、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的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拚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
11、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灼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别言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
12、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什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奇花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
13、,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征。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竞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21在作者看来,“林”的“野性”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里阐发“林”的“野性”的特征的?(6分)
14、答:_22作者说“野性的林”是“美”的,那么,这种“美”的最根本的内涵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得超过40字)(4分)答:_23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似乎应将笔墨集中在“林”中,而文章的第六段笔锋一转,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这样写是否恰当?为什么?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可算是此文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B文章开篇,以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画卷,为全文礼赞“林”的野性定了了昂扬的基调。 C对山林的厚爱和感悟,使得文章句句有情,句句含理,“情”“理”交融。 D本文运用了象征手
15、法,“野性的林”是“我”的品格的象征,“林”的形象其实就是“我”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同一”的之境。 E出于对“野性的林”的热爱和艺术表现的需要,作者广泛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F“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全文看,作者借“野性的林”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因为这里只有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四、作文(40分)25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第一单元中,哲学家冯友兰、作家赵鑫珊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而鲍鹏山笔下的庄子,黄仁宇笔下的孔子和孟子,这几位哲学家的人生选择对我们而言无疑也是具有启发性的。请以“我所渴望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要求:标题自拟。不要一味的抒情,要有真切的内容。不少
16、于600字。参考答案一、1A(B、伉:kng;C、暾:tn;D、殍:pio) 2B(A、蔼霭;C、戾唳;D、瑕暇)3D(A、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B、聚讼:众说纷纭,久无定论;C、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4C(A、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B、柳暗花明:多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D、一针见血:比喻说话写文章简短而能切中要害)5C(A是比喻 B是暗喻 C是排比 D是借喻)6D(A、连词位置不对,应为“不但老同学”;B、“能否”和后面的两种情况不相称,“能否”去掉;C、“只要才”改为“只有才”。)7B(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
17、和社会,但其动机则是利已的。)8C(A、爱因斯坦实则解答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B、康德和孔子强调人要不断追求和创造,不是为了身体健康;D、如何把握现时,文中有交待,即珍惜、牢牢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9A(B、作者赞美庄子,但并没有否定姜太公;C、庄子并没有彻底改变这种局面;D、庄子的语言虽荒诞,但他还是说清楚了自己的追求。)10D(作者没有涉及到对孟子的评价问题。)二、11子贡对学习感到厌倦了,告诉孔子说:“希望能得到休息。”孔子回答:“人生来是不能休息的。”12孟子给诗书作序,阐述孔子的思想主张。13春末的时候,穿上做好的春装,大人五六个,小孩
18、六七个,在沂河中游泳,在祭雨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回来。14富人家的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壮健的马,而普通百姓却因饥饿而面色发黄,道路上到处有饿死的人。年老体弱的人在沟壑之间流窜,而壮年人四处奔散逃向各地。15看见所犯的过错,这才会知道什么是仁义。16人性愿意向善,就好比水往下流那样自然。人心没有不善的,就好比水没有不往不流的。17舜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什么样的人,有所作为的人也都像这样。18我的理想如果实现不了,我就乘坐小木筏泛游于海上了(即遁迹江湖)。19“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呢?”“天下安定于统一。”“谁能来统一天下呢?”“不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20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
19、先到庄子那儿表明意图,他们说:“我们大王愿意拿整个国家来麻烦先生您(即希望庄子去楚国作丞相)。”庄子手里握着钓鱼竿,(望着河水)头也不回地问道:“我听说你们楚国有一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一千岁了。你们国王把这个神龟装在竹箱里用巾布盖住,保存在宗庙里(以供占卜之用)。对这只龟来讲,它是宁肯为了留下骨头以示显贵而死呢?还是宁肯拖着尾巴在淤泥水中而活?“楚国两位大夫回答:“还是宁肯拖着尾巴在淤泥水中而活。”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淤泥水中而活的。”三、21野性是力的象征,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文章是从“力”和“美”两个方面来阐发“野性”的特征的。22这千姿百态的树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都闪灼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23恰当。这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笔法,用鸟对森林的“热爱”,兽对故土的“深情”,奇花异草的“争妍斗丽”,去烘托山林的“野趣”,使其更突出,更迷人。24D、F(“林”的形象并不是“我”的形象,所以D项错;是作者自己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并不是大自然,所以F项也不对。)四、作文(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