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030.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4345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0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0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0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0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0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期数: 0511 LSG3 030学科:历史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陈艳杰 同步教学信息复 习 篇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 国共十年对峙(复习篇)【本章考点解读】1掌握1927年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武装起义的过程、特点、意义,八七会议的背景、内容、地位、影响,“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基本知识。2掌握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国共两党对日侵华态度及国共关系的变化,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及成因等。3正确认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王明的“左”倾错误的原因和危害

2、;再认再现红军长征,正确分析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4正确认识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正确理解“一二九”运动的特点和意义。5分析对比张学良东北易帜和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特点、实质和影响,结合西安事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事变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反响,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其意义。6从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遵义会议的召开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分析、说明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7掌握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态度变化:大革命失败后的武装起义“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反蒋”华北事变后的“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后的“联蒋抗日”。8掌握几次重要的“

3、转移”: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为主转移到以民族矛盾为主。中共中央和红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高考命题趋势】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从全国及上海高考来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标志、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周恩来和贺龙及张太雷等人的主要活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的影响、土地革命中对富农的政策、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的抗日主张、人民军队称谓的变化、遵义会议的意义、西安事变中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及评价、中共根据时局变化对蒋介石集团所采取的

4、策略等。所涉及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也有少量主观题,如1991年抗日主张题。本单元基础知识考查面广,能力考查的力度大。新大纲颁行后,考查范围和内容作了删减。在“3X”考试形式下,不少考点失去了价值。但是,本单元内容,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具有丰富价值,特别是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内容,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日本大举侵华时期,由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国、共、日三方面的发展都出现重大变化,历史发展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涉及的历史理论问题较多,有较大的考查潜力和空间,因此命材料题和问答题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开放型的题目。【本章阶段特征】本章包括1927193

5、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日本大举侵华、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疑难问题点悟】1官僚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叫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旧中国,四大家族掌握的资本是典型的官僚资本。其特点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帝国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中国官僚资本的早期形式是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官僚通过向帝国主

6、义举借外债,出卖铁路和矿藏主权,开办了一批工矿企业和银行,凭借国家政权,采取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强取豪夺,并在抗日战争中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大发横财。抗战胜利后,他们又没收了日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的投资,把官僚资本发展到顶峰,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可见官僚资本是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因此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官僚资本采取直接没收的政策,并直接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2正确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教材上说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

7、,如何理解呢?(1)从人员组成上看: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依靠江浙财阀的势力建立起来的。蒋介石下野期间,以退为进,和大买办宋子文、孔祥熙结为姻亲。由此可见,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实权的人物全是大地主、大军阀、大官僚买办集团的代表。 (2)从内外政策上看:对内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屠杀和镇压共产党员和工农大众;对外勾结和投靠日、美帝国主义与日、美签订密约,得到日、美的支持。(3)从经济基础上看: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凭借手中的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实质上是四大家族的统治;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3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这是由中国特殊

8、的历史国情决定的。(1)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相反,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力量雄厚,革命要求强烈。他们不但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且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2)政治上,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专制的压迫。因此,工人阶级没有组织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也没有议会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中国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的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要推翻敌人的统治,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所以,

9、毛泽东说:“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3)力量对比上,中国革命的对象是极其凶残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它们互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受到严重削弱,敌强我弱的形势更加明显。由于敌人长期占据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在这种形势下,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不能和敌人在城市硬拼,必须从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突破。(4)在革命任务和革命动力上,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农民又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因此,中国无产阶级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就必须把战略重点和主要力量转向广大的农村,发动农

10、民,武装农民,依靠农民,把农村作为主要阵地。 4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区别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虽然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都是武装割据,却有很大的不同:(1)形成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各派和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 以此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一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一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分散的农业经济为红色政权的生

11、存提供了可能;二是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给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三是革命力量异常弱小,敌人力量非常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在农村的统治薄弱。(3)出现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整个中国,主要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主要是在中国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在农村发展。(4)政权性质不同。军阀割据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反动武装集团,军阀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军阀割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专制、最黑暗的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5)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

12、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5“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首先,近现代形成的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重要因素,军队在国家政权中具有特殊地位。法西斯势力逐渐形成。第二,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由来已久。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政要就提出了主权线、利益线的“二线说”,公然将邻国领土视为本国利益线,“大陆政策”已初露端倪。甲午战争的结局大大刺激了日本的侵华野心。1927年的“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制定了企图分割满蒙和扩张在华利益的侵略方针。具有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成为日本长

13、期觊觎的目标。第三,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危机。第四,国际上,欧美诸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放任日本的扩张。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忙于“围剿”红军,无暇北顾,放任日军在东北的挑衅。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九一八”事变发生。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主要矛盾制约下,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人赴西安进行调解,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第二,张学良和杨虎城,主要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

14、一致抗日的主张,其初衷并不想杀蒋。第三,宋子文、宋美龄等亲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第四,国内地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张和平解决。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特殊压力下,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第六,国际上,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蒋介石被杀后,亲日派掌权,损害其在华利益,主张和平解决。共产国际和苏联也力主和平解决。7综合分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表现概括地讲,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间的民族矛盾,其变化趋势是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为主。“九一八”事变前,阶级矛盾很突出,有不同于以往的新内容。“九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

15、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并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地讲,围绕主要矛盾而展开的次要矛盾有:(1)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斗争。(2)国民党党内的矛盾纷争。如新旧军阀之争,派别矛盾,爱国将领与投降卖国者的矛盾,特别是亲英美派与亲日派之间的矛盾,还反映出美英和日本的侵略、控制中国问题上的争夺。这些矛盾表现在具体事件上有:宁汉双方由对立到合流,新旧军阀由国民政府北伐到东北易帜, 新军阀混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西安事变等。(3)共产党党内的路线斗争。如“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4)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16、、华北事变。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政党的方针、政策。如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领导“一二九”运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号召停止内战,致抗日。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先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接着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抗日反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两党开始走向合作,次要矛盾最后都服从了中日民族矛盾。这一时期的矛盾是复杂而尖锐的,除宁汉矛盾和共产党内部矛盾外,其他都是刀兵相见,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1)社会主要矛盾并非成不变,它会随着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2)在一定条件下,阶级

17、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而成为次要矛盾。【高考试题快递】例1 (1998年全国卷)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遵义会议A B. C. D解析: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本题属该年的社会热点问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综合能力。本题涉及的史实主要是十年内战期间。项涉及的史实,教材都有明确表述,只要再认再现史实即可作出判断。八七会议的参加者,教材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只要联系南昌起义的内容即可作出判断。周恩来等人在南昌起义后,偕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并未参加八七会议。此题提醒我们要注意对教材隐性知识的掌握。正确选项是A项。

18、例2 (2001年全国卷)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解析:本题考查对遵义会议意义的掌握。A、B、D三项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只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即可作出判断。B项中的限定词:“彻底清算”,即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全部肃清,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后。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例3 (2003年全国文综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

19、、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B项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C项错在所有财产分配,因为现金、金银器交公;组织农民生产,是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思维训练拓展】一选择题1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 )A革命的动力发生了变化B.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C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D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2国共十年对峙期间,“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B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3“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

20、民众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以上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B反映了民众的要求C采取了投降政策D. 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4西安事变得以解决的因素( )中共的正确方针国民党亲日派主张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周旋蒋介石提出抗日主张美国不赞成武力解决A. B C D5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最大的是( )A国共对抗更加激烈B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C国民党内部急剧分化D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6下列关于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1、)A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国共对峙是最基本的阶级特征C“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出现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的发展趋势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又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22、年1月5日) 材料2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圾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请回答: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上,材料1和材料2所作出的选择有什么相同点? (2)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内容。 (3)概括指出材料2的主要错误。 I三、问答题8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所面临的政治形势。中共怎样探索出中国革

23、命的正确道路的?结合中国有关情况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思维训练拓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A 4B 5D 6C二材料解析题7(1)都主张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2)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农民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认为中国革命单纯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的暴动去争取革命胜利。三问答题8形势: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形势严重逆转,革命处于低潮,中共面临生死考验。反革命势力十分强大,中共处于被动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揭开了建立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从实践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并深受地主剥削压迫,是工人阶级最可靠同盟军。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勾结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残酷统治人民。因此,中国革命的重心必须转移到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