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科目:八年级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 7-9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教师 戴丽香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五部分构成。分两个学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第二课时完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 继续完成“压强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有关。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
2、、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常识比较缺乏,不太注意生活生活实例。概念引入都是死记硬背,不会用类比等科学方法。很多同学很怕计算题,计算题中不注意单位的要求,容易按公式乱代入数据。四、重难点: 压强概念及其建立过程;压力和重力的关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钉床气功表演图片思考原因引入新课 从已学的弹力引入压力,提问:学生作图中问题学生作图,分析错误巩固力的作图,方法归纳提问: 图中有何错误学生分析分析压力和重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压力的概念及作
3、图1、 图片展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 教师演示手压铅笔;3、 学生踩单个气球;4、 学生踩气球群。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引入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并回答,提出问题后学生猜想 ,提问猜想的理由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演示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课前图片展示,提出问题:钉床气功表演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能回到生活从速度、密度的定义引入压强的定义学生用类比法定义压强 会用类比法研究问题板书计算题,巡视学生的练习学生练习 计算题练习板书学生的解答学生分析计算题提出问题:1、已知重力,能否直接代入压力;2、题目已知中有几个面积,该如何选择正确量。学生分析压强计算中易错分析提问本节已学内容学生回顾小结六、教学评价设计:1、 随堂练习评价;2、 作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