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祈福吉祥图案福寿双全.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1658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祈福吉祥图案福寿双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祈福吉祥图案福寿双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祈福吉祥图案——福寿双全 1.《红楼梦》第五二回:“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么福寿双全的?” 2.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要说个个都是福寿双全,这句话只怕未必,大概总有几位不足去处。”    3.《书洪范》:“五福,一曰寿。” 4.《蔡传》:“人有寿,而后能享诸福。” 其它:古人以蝙蝠、桃和双钱,组成“福寿双全”吉祥图案。以取“蝠”与“福”同音,“钱”与“全”同音,桃象征寿之意。 【福寿】二字是中国汉字中最为吉祥的文字,也是唯一有万余种篆法的文字,(福字16000余字,寿字19000余字,),堪称汉字至尊。   自殷商甲骨文字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及炎黄子孙,出于美好的愿望和对吉祥文化的崇尚,不断演化,推陈出新,赋予了【福、寿】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系统的发掘、整理、研究,弘扬祖国的非物质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与国际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天上日月星,人间福禄寿,【福寿】文化是上下五千年文化发展史的一支奇葩;是中国汉字畸形文字的一种奇特现象;是吉祥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   从数量上,排在中国汉字之首,从哲学辩证法的客观规律上讲,由量变到质变的衍化过程,看福寿文化的演变,足以证明,福寿二字在中华民族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位置。这就是我们探索、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站在历史的高度,给予【福寿】文化正确的历史定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福寿】文字形体繁多,这一重要现象,早已引起世人的重视。【福寿】文化研究的学术和文化价值,远远高于《红学》的研究价值,其历史文化价值,早于孔子的《儒学》。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福寿文化启蒙于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生存,生活的进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人类的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图腾的崇拜到象形符号及文字的初始;从甲古文字到文化文明与历史的传承;从占卜、周易,到祈福求寿;从秦始皇寻找炼丹术,童男童女东渡,到彭祖八百寿;从道教的养生,老子的道法自然,到佛学的禅宗;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幸福长寿。都亟待我们去深入,系统的探索,并给予福寿正确的定位。   【福寿】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王保华在三十多年的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从文字学、训诂学、人文学、社会学、书法学、美学、易学、儒、释、道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福寿】二字,已作为吉祥的符号,为历代炎黄子孙崇尚与追求,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人们赋予了【福寿】文化丰富的内涵,并衍化为吉祥图案。【福寿】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