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无阻挡障碍
看了王健老师的《让思想冲破牢笼》之后,有很多思想让我感触深刻,如越界思维、问题意识、无阻挡障碍、优势富集效应/蝴蝶效应等。但这里重点谈下体会最深的:无阻挡障碍。
什么是无阻挡障碍呢?人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保守的、惰性的。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习惯按照最低成本策略。看一个例子就明白了。老张、老王是邻居,从小就是同学。老张比老王聪明,小学时老张是中队长,老王总抄老张的作业。二十多年前,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他两同时参加了工作。老张在事业单位工作,比如说交通大学某教务处的副处长,隔壁老王是上海纺织厂国棉25厂的工人。后来,那个工厂倒闭了。倒了以后怎么办?下岗。那个时候,老王天天坐在老张家,说“老张啊,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我现在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啊!我能不能到你们交通大学来烧锅炉?看大门也行啊!弄个工作吧。”老张那时候官太小,教务处又不是总务处,当时没有帮上隔壁老王的忙。老张如果那个时候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帮隔壁老王在交通大学看大门,保证现在他还在看大门。但假如当时老张跟隔壁老王一样下海了,说不定现在8000万元到手了。而现在的事实是,老张月工资2000元,老王拥有一个800万元的企业。通过这个故事要说明的是“没有阻挡就是一种阻挡”。
这一点让我体会很深。就拿我们做方案,刘老师只跟我们说要做一个什么,具体的让我们自己尽量做。这样我们做起来可能会感觉困难重重,但实际上正是通过这种困难的阻挠,激发出了我们的斗志,激发出了我们的潜力。让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这“一个方案”,而是如何做“方案”。相反,如果刘老师一开始就作总指挥,分配我们每个人做什么,可能我们会觉得容易做许多。但这种容易即会成为一种“无阻挡障碍”。
再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很多读书高手,一路坐顺风车,成绩一直优秀,但进入社会之后却不适应工作,即所谓的高才低能生。为什么?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无阻挡障碍”。因为他们从来都是认真的做好被安排好的事情,这样就足以取得好的成绩。但却很少想过要怎样学会与人交流、怎样总体把握自己的前进路线、遇到问题怎样分析、解决……或许他们也认为在读书阶段也没必要想这些。这种“高手”当然低能了!而这种低能正是无阻挡造成的。
生活当中这种无阻挡障碍也随处可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有个东西要一个人搬到楼上去,但你搬不动。很显然你会找一个比你壮的人来帮你搬,而你则省了一份力!现在假设没有任何人帮忙,也没有任何简单办法,但你又非得搬不可,那你会怎么办?只能怪自己太弱小了。好,这时候动力就来了,我现在搬不动,但我可以锻炼一个月、两个月,自己足够壮了不就搬上去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