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数函数说课稿尊敬的给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三班的学生余小玲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课时。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
2、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
3、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策略: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学生归纳指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三步,典型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2.教学思想: 贯彻引导发现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既注重提供知识的直观素材和背景材料,又要激活相关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创设有趣的问题。3、教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形成概念在本节课的开始,为调动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主观性和趣味性,达到“课尹始,趣已生”之
4、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学生通过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对折次数x与所得层数y的关系式。我再用动态多媒体展示对折纸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函数的定义出发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为。学生活动: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概括共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函数的定义出发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此时教师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即形如 (a0且a1) 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教师将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定义中规定a0且a1设计意图: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
5、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埋下了伏笔。在给出学生定义之后可能会有同学感觉定义的形式十分简单,此时教师给出问题,打破学生对定义的轻视:你能否判断下列四个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函数如下。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进而得出只有(1)是指数函数。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定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时教师把问题引向深入: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光有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一个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发现问题,探求新知。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设计意图: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
6、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那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所以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1)怎样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2)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3)通过图像,你能发现指数函数的那些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对于第(1)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个指数函数的图像。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较快的通过描点法将图像画出,最后教师在黑板上上将这四个图像给予画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占用过多时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交流的乐趣。(2)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图像的特点,得出a1和0a1时,图像从左到
7、右是上升的,0a1,图像从左到右是下降的。并且共同点是:两者的图像都在x轴上方,恒过(0,1)点。在此环节中,学生对具体的函数进行观察归纳,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达到了重点的突破。(3)根据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我将给出表格,表格如下.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填写。让学生充分感受以图像为基础研究函数的性质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表格的完成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很大的成功感,也将学生思考的热情带入高峰,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体验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当堂训练,共同提高。4、当堂训练,巩固双基在本环节中,我选用书上的两道例题例2和例3,题目
8、如下:通过同底数幂比较大小,可构造指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不同底数幂比大小,利用图像与底之间的关系,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比较。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利用函数图像或中间变量进行比较。例3诣在对知识的逆用,建立学生的函数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在小结归纳中我将引导学生自己小结:1指数函数的定义2指数函数图象 3指数函数的性质 4会解决简单的指数函数问题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作业布置以书后的练习1,2为主,再补充一个应用题让学生思考,题如下。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指数的增长速度之快,同时让学生感受指数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7、板书设计。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看自然、写方便、展思路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板块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特征;第二板块典型示范例题;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1)(2)题、和课堂小结组成教学反思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最终的思考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