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理想(流水河)教案 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 1、诵读,解诗意。2、研读,悟诗理。3、吟读,品诗味二、教学重点: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五、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
2、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二)检查预习1、字词音检查预习蜕tu熄灭x缀连zhu倔强ju鬓发bn洗濯zhu寂寥lio诅咒z zhu玷污din扒窃p扒皮b2、作者 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三)出示教学目标1、诵读,解诗意。2、研读,悟诗理。(四)自学指导一:诵读、整体感知诗歌 自学要求:1、听
3、读、欣赏。纠正读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2、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主旨。方法指导:1、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2、可按照“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将节分成三个部分。(五)自学指导二:研读诗歌1-7节。自学要求: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方法指导:概括各节大意,深入探讨诗中比喻修辞的使用。参考思路
4、:(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3)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比较好?(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7)为什么理想带来的荣誉是“副产品”?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引导:(1)运用了比喻、排比和顶真的修辞手法。“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
5、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了统领的作用。(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繁荣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3)从历史的角度谈理想。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6、,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7、,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六)当堂训练: 使用顶针修辞,仿写句子。爱心是水,浇灌了幼小的苗; 爱心是 , ;爱心是 , ;爱心是 , ;(七)小结:诗歌的2、3
8、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二)自学指导一:朗读品味诗歌的812节自学要求: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方法指导:概括各节大意,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本诗的主旨。参考思路:(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
9、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逐节研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3
10、)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
11、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三)自学指导二:比较阅读:理想与在山的那边自学要求:思
12、考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方法指导:两首诗的内容、主题有何异同?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四)当堂训练: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五)课堂小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六、板书: 比喻 历史意义()理想 人格意义()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顶针 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