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笼课 题灯笼吴泊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的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教学重点3、 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1、 培养学生的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2教学用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全文一见课件作者简介知识链接,背景简介二、复习检测1、正音神龛(kn) 司马懿(y) 幽悄(qio) 争讼(sn) 裴公(pi)斡旋(w xun m )静穆(m )思慕(m ) 熙熙然(x ) 褪色(tu) 怅惘
2、(wn)霍骠姚(pio ) 垂珠联珑( lng ) 2、词语解释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斡旋:调解周旋。幽悄:幽深寂静。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三整体感知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3-12)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四、课文精讲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
3、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第一部分第一层(3-5)
4、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第一部分第二层(6-7) 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第一部分第三层(8-10) 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
5、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五、深入探究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内容归纳:见课件 学生看课件,适当积累默读课文,概括内容,展示交流默读课文,概括内容,展示交流思考,交流,展示勾画句子,勾画圈点展示交流布置作业抄写字词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